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长期通量观测研究

被引:25
作者
汪宏宇
周广胜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湿地; 芦苇; 涡动相关; 碳通量;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波文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针对2004年5月26日-2005年10月15日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碳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具有较强的碳汇作用;2005年芦苇湿地固定二氧化碳为13.32 t/hm2,日平均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分别为2 464 kJ/m2和3 880 kJ/m2。2004年和2005年6~9月的日累积值波文比平均值均为0.15。芦苇湿地碳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日动态呈单峰单谷型变化,极值出现在中午前后,夜间线形平直。芦苇生长季白天通量绝对值远较夜间大,白天碳吸收,夜间碳排放。CO2浓度年平均日变化曲线亦为单谷单峰型,夜间浓度较高且逐渐升高,直到日出前达到峰值;日出后急剧下降,傍晚又开始逐渐增加。芦苇湿地感热通量昼正夜负,潜热通量与林地不同,全天为正。各通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CO2通量日变化不明显,趋近于零;感热通量总体向上输送,春季数值较大,生长季数值较小;潜热通量冬季最小,接近0,春季开始显著增加,生长季达到最大。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陇中黄土高原夏季地表能量平衡观测研究
    杨兴国
    张强
    王润元
    马鹏里
    杨启国
    刘宏宜
    [J]. 高原气象, 2004, (06) : 828 - 834
  • [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长季热量平衡变化特征
    关德新
    吴家兵
    王安志
    赵晓松
    金明淑
    徐浩
    戴冠华
    何秀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0) : 1828 - 1832
  • [3] 太湖春季水-气界面碳通量日变化观测研究
    张发兵
    胡维平
    杨龙元
    [J]. 生态环境, 2004, (02) : 186 - 190
  • [4] 红壤丘陵区人工林冬春时段碳、水、热通量的观测与分析
    宋霞
    刘允芬
    徐小锋
    于贵瑞
    温学发
    [J]. 资源科学, 2004, (03) : 96 - 104
  • [5] 陆地生态系统类型转变与碳循环
    周广胜
    王玉辉
    蒋延玲
    杨利民
    不详
    [J]. 植物生态学报 , 2002, (02) : 250 - 254
  • [6] CO2失汇与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
    方精云
    朴世龙
    赵淑清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5) : 594 - 602
  • [7] 中国植被对全球变化反应的研究
    周广胜
    张新时
    高素华
    白克智
    延晓东
    郑元润
    [J]. Acta Botanica Sinica, 1997, (09) : 879 - 888
  • [8] Estimates of the Annual Net Carbon and Water Exchange of Forests: The EUROFLUX Methodology[J] . M. Aubinet,A. Grelle,A. Ibrom,ü. Rannik,J. Moncrieff,T. Foken,A.S. Kowalski,P.H. Martin,P. Berbigier,Ch. Bernhofer,R. Clement,J. Elbers,A. Granier,T. Grünwald,K. Morgenstern,K. Pilegaard,C. Rebmann,W. Snijders,R. Valentini,T. Vesala.Advances in Ecological Research . 2000
  • [9] Observational constraints on the global atmospheric CO2 budget .2 Tans P P,Fung I Y,Takahashi T. Science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