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季稻氮肥运筹对再生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陈鸿飞 [1 ,2 ]
杨东 [3 ]
梁义元 [2 ]
张志兴 [2 ]
梁康迳 [2 ]
林文雄 [1 ,2 ]
机构
[1] 不详
[2] 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3] 不详
[4]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生态研究所
[5]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6] 不详
关键词
头季稻; 再生稻; 氮肥运筹; 氮素累积量; 干物质积累; 氮素利用率;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头季稻不同肥料运筹方式对再生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以杂交稻组合"Ⅱ优航2号"为材料,在头季施氮量225.00kg·hm-2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基蘖穗肥氮素配比[3种基蘖肥与穗肥配比分别为8:2(N1)、7:3(N2)、6:4(N3)]头季稻-再生季稻氮素累积量、干物质生产、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特性。结果表明:与N1、N2相比,头季成熟期N3处理氮素累积量分别增加9.26%、3.54%,头季齐穗期~头季成熟期N3处理氮素转移量分别增加21.47%、6.76%,整个生育期N3处理干物质净积累总量分别增加5.10%、4.78%。N3处理头季产量最高,达12431kg·hm-2,极显著高于N1、N2处理;氮肥利用率达46.44%,比N1、N2处理提高14.81%、5.43%;氮肥农学利用率达20.66kg·kg-1,比N1、N2处理提高14.97%、12.34%。研究结果还表明,头季不同基蘖穗肥氮素配比对再生稻再生季的影响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头季稻分蘖动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陈鸿飞
    梁义元
    林瑞余
    郑履端
    梁康迳
    林文雄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2) : 373 - 379
  • [2]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头季干物质积累运转特性研究
    陈鸿飞
    林瑞余
    梁义元
    郑履端
    梁康迳
    林文雄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8, (01) : 129 - 133
  • [3] 不同栽培模式早稻-再生稻的能量积累与热值分析
    林瑞余
    陈鸿飞
    邓家耀
    梁义元
    梁康迳
    林文雄
    [J]. 作物学报, 2007, (11) : 1794 - 1801
  • [4] 施氮量与栽培密度对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罗玉水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7) : 203 - 206
  • [5] 早稻-再生稻头季稻不同育秧方式秧苗素质及生理生化特性(Ⅰ)——杂交水稻高产突破的生理生态与调控技术研究
    陈鸿飞
    梁义元
    林文雄
    郑履端
    梁康迳
    [J]. 中国农学通报 , 2007, (02) : 247 - 250
  • [6] 再生稻头季不同施氮水平的双季氮素吸收及产量效应研究
    郑景生
    林文雄
    李义珍
    姜照伟
    卓传营
    不详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4, (03) : 83 - 87
  • [7]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再生稻干物质积累运转的影响
    姜照伟
    林文雄
    李义珍
    卓传营
    谢华安
    [J]. 福建农业学报, 2004, (02) : 103 - 107
  • [8] 密肥条件对水稻产量及种植效益的影响
    刘建
    徐少安
    [J].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4, (01) : 1 - 5
  • [9]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刘立军
    桑大志
    刘翠莲
    王志琴
    杨建昌
    朱庆森
    不详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3, (12) : 1456 - 1461
  • [10] 农田硝态氮的污染及其防治对策
    江福英
    翁伯琦
    [J]. 福建农业学报, 2003, (03) : 196 -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