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平互惠的高等院校隐性知识转移研究

被引:4
作者
杨爱民 [1 ]
张同健 [2 ]
机构
[1]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 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
关键词
互惠性偏好; 知识转移; 激励机制; 委托—代理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0 [高等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隐性知识是高校核心能力的源泉,隐性知识管理是实现隐性知识的资本性功能的途径,隐性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而隐性知识转化激励机制的设计是隐性知识转化的核心问题。隐性知识转化模型与委托——代理模型具有天然的拟合性,通过基于经济人假设和互惠性假设的隐性知识转化的激励模型的均衡解的对比分析可知,传统模型下的知识转移均衡不是帕累托有效的,知识转入方可以充分利用知识转出方的非理性的互惠性偏好来获取更大的知识转移价值,从而提高了高校的隐性知识转移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3+106 +10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互惠动机与激励:实验证据及其启示 [J].
魏光兴 ;
蒲勇健 .
科技管理研究, 2007, (03) :254-256
[2]   论内在激励对隐性知识转移的优势作用 [J].
张晓燕 ;
李元旭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7, (01) :28-33
[3]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张维迎, 2004
[4]  
Toward a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 .2 Grant,R.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