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潮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子结构的影响

被引:38
作者
郭素春 [1 ,2 ]
郁红艳 [2 ]
朱雪竹 [1 ]
高彦征 [1 ]
丁维新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团聚体; 有机质; 13C-核磁共振; 有机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取长期施用有机肥(CM)、1/2化肥氮和1/2有机肥氮(HCM)、化肥(NPK)和不施肥对照(CK)的土壤,用湿筛法分为大团聚体(2000250μm)、微团聚体(25053μm)和粉砂+黏粒组分(<53μm),利用固态13C-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土壤和团聚体中有机质的分子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烷基碳/烷氧碳比值逐渐提高,并与土壤C/N呈显著负相关(R2=0.421,p=0.022),表明随着团聚体粒径减小,有机质的分解程度不断增加。与对照土壤相比,长期施用有机肥(HCM和CM处理)提高了土壤中烷氧碳和羰基碳的相对含量,烷氧碳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大团聚体中甲氧基和含氮烷基碳相对含量的增加,羰基碳则主要在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中积聚。施用化肥土壤提高了烷氧碳和烷基碳的相对含量,烷氧碳增加主要是由于大团聚体中甲氧基和含氮烷基碳以及微团聚体中含氧烷基碳相对含量的提高,烷基碳增加主要发生在大团聚体。有机肥和化肥处理土壤中芳基碳相对含量降低1.8%4.6%,主要是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中芳基碳比例下降引起的。而在粉砂+黏粒组分中芳基碳和酚基碳均增加,烷基碳相对含量降低5.9%7.1%,表明施肥更利于芳香碳在小粒径组分中积累,减弱烷基碳在小粒径组分中的积累。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可通过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物理保护肥料带入的大量碳水化合物和有机酸从而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
引用
收藏
页码:922 / 93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 [1] 农田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
    任镇江
    罗友进
    魏朝富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02) : 1101 - 1105
  • [2] 不同种植年限下雷竹林土壤的有机质转化
    李国栋
    刘国群
    庄舜尧
    桂仁意
    [J]. 土壤通报, 2010, 41 (04) : 845 - 849
  • [3] 长期施用有机肥对黑土胡敏素结构特征的影响—固态13C核磁共振研究
    张晋京
    窦森
    朱平
    高洪军
    宋祥云
    王立春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6) : 2223 - 2228
  • [4] 三种南方典型水稻土长期试验下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 Ⅲ.两种水稻土颗粒有机质结构特征的变化
    周萍
    Alessandro Piccolo
    潘根兴
    Daniela Smejkalova
    [J]. 土壤学报, 2009, 46 (03) : 398 - 405
  • [5] 连续5年施用氮肥和羊粪的内蒙古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土壤颗粒状有机质特征
    郑海霞
    齐莎
    赵小蓉
    李贵桐
    Klbl Angelika
    林启美
    [J].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4) : 1083 - 1088
  • [6] 长期定位施肥对农田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
    王俊华
    尹睿
    张华勇
    林先贵
    陈瑞蕊
    钦绳武
    [J]. 生态环境, 2007, (01) : 191 - 196
  • [7] 施用化肥对土壤腐殖质结构特征的影响
    张奇春
    王光火
    [J]. 土壤学报, 2006, (04) : 617 - 623
  • [8] 不同施肥处理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李辉信
    袁颖红
    黄欠如
    胡锋
    潘根兴
    [J]. 土壤学报, 2006, (03) : 422 - 429
  • [9] 核磁共振波谱法研究玉米植株残体培肥对土壤胡敏酸的影响
    吴景贵
    王明辉
    姜亦梅
    吴江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5) : 62 - 68
  • [10] 稳定碳同位素示踪农林生态转换系统中土壤有机质的迁移和赋存规律
    刘启明
    王世杰
    朴河春
    欧阳自远
    [J]. 环境科学, 2002, (04) : 89 -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