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基于生态足迹法

被引:8
作者
孙春花
机构
[1] 内蒙古财经学院统计学系
关键词
生态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法; 定量分析;
D O I
10.13894/j.cnki.jfet.2007.02.008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生态足迹法通过引入生物生产性面积为自然资产核算提供了一种有益的途径,提供了测量和比较人类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之间差距的生物物理测量方法。本文利用相关的统计数据,计算和分析了内蒙古1990年至2004年期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2004年内蒙古的生态赤字为0.389 hm2,表明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生产生活强度对自然的影响超过了其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生态足迹法在松嫩平原西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J].
斯蔼 ;
汤洁 ;
林年丰 ;
王娟 ;
李海毅 ;
杜关记 ;
不详 .
干旱区研究 , 2005, (04) :137-142
[2]   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以乐山市五通桥区为例 [J].
周陶 ;
黄云 ;
王成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2) :18-21
[3]   北京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定量分析研究——生态足迹分析法 [J].
崔风暴 ;
王虹 .
统计教育, 2005, (01) :14-18
[4]   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生态制约 [J].
陈六君 ;
毛谭 ;
刘为 ;
方福康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05) :55-59
[5]   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差异实证分析 [J].
张颖 ;
王万茂 .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04) :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