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经营者激励的制度性困境与出路

被引:18
作者
黄再胜 [1 ]
曹雷 [2 ]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2]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关键词
经营者; 激励; 困境; 非货币动机;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08.08.010
中图分类号
F276.1 [国有企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的多重性质和转轨时期"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普遍存在,使得能否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提供充分激励,关系到企业正常运作乃至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转型期政府仍然保留改制后国企经营者的选择权和定薪权,根本上源自于国企利益相关者对国企初次收入分配的公平偏好和国企经营目标的多元性。国企改革面临的这些社会性约束是导致当前国企经营者激励处于制度性困境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渐进性和国企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这些社会性约束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因而新时期国企经营者激励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另辟蹊径。总的来说,要合理借鉴行为合约理论的相关成果,着眼于经营者期望互惠、公平偏好、利他主义和内在激励等非货币动机的培育和运用,努力探寻实现国企经营者敬业勤勉的可行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广义内部劳动市场、政府干预与强激同主体缺位——对转型期国有企业经理激励扭曲的比较制度分析[J]. 黄再胜,赵子忱.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6(03)
[2]   决定国企高管薪酬水平的制度分析 [J].
王红领 .
现代经济探讨, 2006, (01) :13-19
[3]   国有企业中的薪酬管制与在职消费 [J].
陈冬华 ;
陈信元 ;
万华林 .
经济研究, 2005, (02) :92-101
[4]   国有企业隐性激励“双重缺位”问题探析 [J].
黄再胜 .
当代经济科学, 2003, (05) :45-49+94
[6]   国有企业激励合同的相关性 [J].
张其仔 .
中国工业经济, 2000, (09) :12-18
[7]   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 [J].
魏刚 .
经济研究, 2000, (03) :32-39+64
[8]   控制权作为企业家的激励约束因素:理论分析及现实解释意义 [J].
黄群慧 .
经济研究, 2000, (01) :41-47
[9]   超产权论与企业绩效 [J].
刘芍佳 ;
李骥 .
经济研究, 1998, (08) :3-12
[10]   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与国有企业兼并中的产权障碍 [J].
张维迎 .
经济研究, 1998, (07)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