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类前陆盆地盆-山耦合系统和沉积学响应

被引:50
作者
郑荣才 [1 ]
李国晖 [2 ]
戴朝成 [1 ]
李楠 [2 ]
王昌勇 [1 ]
机构
[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四川类前陆盆地; 造山带; 盆-山耦合系统; 构造-沉积格局; 沉积学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依据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期至白垩纪盆地构造和沉积演化史的综合分析结果,认为该盆地属于发育在大型周缘前陆盆地基础上的陆内压性叠合盆地,具类前陆盆地性质。盆地形成和演化受周边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和雪峰山3个造山带多期次非同步异方位的逆冲推覆活动控制,可划分为受盆缘造山带逆冲推覆作用控制的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3个盆-山耦合次系统,区域上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坳围一隆"构造-沉积格局。对应各造山带异方位的交替逆冲推覆活动,盆-山耦合过程又可划分为早期周缘前陆盆地(T3m→T3xt)、中期类前陆盆地(T3x→J3)、晚期萎缩衰亡(K)3个演化阶段。各演化阶段盆-山耦合过程的沉积学响应具有特征的异同性:差异性为对应各造山带逆冲推覆应力方位的变化,各亚阶段沉降-沉积中心位置各异,往复迁移于川西、川东北和川东南3个坳陷带;相似性为各次系统地层分布都呈自前缘坳陷带向前陆斜坡带和前陆隆起带上超减薄变细的楔状体,具有相似的沉积组合、相带展布和油气地质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8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青藏高原东缘大陆动力学过程与地质响应.[M].李勇等; 著.地质出版社.2006,
[2]  
中国白垩纪沙漠及气候.[M].江新胜;潘忠习著;.地质出版社.2005,
[3]  
中国西部大型盆地分析及地球动力学.[M].许效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7,
[4]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郭正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
[5]  
前陆盆地分析.[M].何登发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6]  
中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M].许志琴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
[7]  
扬子地块西缘地质构造演化.[M].陈智梁;陈世瑜著;.重庆出版社.1987,
[8]   四川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充填样式与油气分布规律 [J].
戴朝成 ;
郑荣才 ;
朱如凯 ;
高志勇 ;
翟文亮 .
地质学报, 2010, 84 (12) :1817-1828
[9]   四川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 [J].
郑荣才 ;
戴朝成 ;
朱如凯 ;
翟文亮 ;
高红灿 ;
耿威 .
地质论评, 2009, 55 (04) :484-495
[10]   川东北类前陆盆地须家河组盆-山耦合过程的沉积-层序特征 [J].
郑荣才 ;
朱如凯 ;
戴朝成 ;
高红灿 ;
翟文亮 .
地质学报, 2008, (08) :1077-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