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我国刑诉法应增设证据保全制度
被引:17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泽涛
机构
:
[1]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来源
:
法学研究
|
2012年
/ 34卷
/ 03期
关键词
:
证据保全;
申请取证;
救济权;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在刑事诉讼中,被追诉方申请证据保全与申请取证存在本质差异。增设刑事证据保全制度可以制衡追诉方取证过程中的随意性,避免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和罪轻的关键证据在以后难以取得,又能使无罪的被追诉者尽快摆脱涉讼之苦。同时,增设刑事证据保全制度有助于保持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中规定了刑事证据保全制度。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应该增设刑事证据保全制度,明确规定决定是否实施证据保全的机关、保全申请权的主体、申请证据保全的条件和方式、证据保全材料的审查及处理、实施证据保全的措施以及申请权的救济。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80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过犹未及: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之反思
张泽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法学院
张泽涛
[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
28
(01)
: 114
-
123
[2]
构建我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思考
韩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民族学院法制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
韩旭
[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9
(09)
: 87
-
92
[3]
论刑事证据保全制度[J]. 邱岳.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S2)
[4]
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略论
刘秋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湘潭大学
刘秋平
陈国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湘潭大学
陈国利
[J].
社科纵横,
2004,
(04)
: 81
-
82
[5]
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步伐刻不容缓——以比较法为主要视角[J]. 胡铭.诉讼法论丛. 2004(00)
[6]
论辩护方以强制程序取证的权利
陈永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陈永生
[J].
法商研究,
2003,
(01)
: 86
-
93
[7]
刑事被害人制度之比较
王若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
王若阳
[J].
外国法译评,
1999,
(02)
: 95
-
103
[8]
关于我国刑事拘留运行现状的实证研究[D]. 余澳.四川大学. 2005
[9]
瑞典诉讼法典[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刘为军, 2008
[10]
刑事辩护制度的实证考察[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编, 2005
←
1
2
3
→
共 23 条
[1]
过犹未及: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之反思
张泽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厦门大学法学院
张泽涛
[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
28
(01)
: 114
-
123
[2]
构建我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思考
韩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贵州民族学院法制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
韩旭
[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9
(09)
: 87
-
92
[3]
论刑事证据保全制度[J]. 邱岳.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S2)
[4]
刑事证据保全制度略论
刘秋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湘潭大学
刘秋平
陈国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湘潭大学
陈国利
[J].
社科纵横,
2004,
(04)
: 81
-
82
[5]
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步伐刻不容缓——以比较法为主要视角[J]. 胡铭.诉讼法论丛. 2004(00)
[6]
论辩护方以强制程序取证的权利
陈永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陈永生
[J].
法商研究,
2003,
(01)
: 86
-
93
[7]
刑事被害人制度之比较
王若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
王若阳
[J].
外国法译评,
1999,
(02)
: 95
-
103
[8]
关于我国刑事拘留运行现状的实证研究[D]. 余澳.四川大学. 2005
[9]
瑞典诉讼法典[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刘为军, 2008
[10]
刑事辩护制度的实证考察[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编, 2005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