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圈闭含油气性的主控因素

被引:9
作者
杜春国 [1 ]
邹华耀 [2 ]
机构
[1] 中油国际海外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飞仙关组; 圈闭; 含油气性; 主控因素;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 构造运动; 原油裂解型气藏; 川东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岩心和薄片镜下观测及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和统计学分析等方法研究表明,飞仙关组古油藏的含油性和现今气藏的含气性均存在很大的差异。沉积微相对古油藏的含油性起主要控制作用,金珠坪等圈闭孔隙度小于或接近于古油藏储层的物性下限(3.5%),这是造成这些圈闭不含油或含油性很差的主要原因。含沥青的鲕滩气藏的现今圈闭充满度受古油藏的含油丰度和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反应程度的共同控制,并且TSR产物对储层的溶蚀-扩容效应及H2S等气体的消耗作用是造成飞仙关组大多数气藏圈闭充满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晚期构造运动导致了气藏内部流体的再次调整和气、水的重新分布,这是造成飞仙关组有些原油裂解型气藏储层内部原来含油性好的部位而现今的含气性不好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H2S气藏特征与TSR对烃类的消耗作用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马永生 ;
周国源 ;
戴金星 .
沉积学报, 2006, (02) :300-308
[2]   东营凹陷砂岩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及有利区预测 [J].
张俊 ;
庞雄奇 ;
姜振学 ;
陈冬霞 ;
杜春国 ;
李丕龙 .
地球科学, 2006, (02) :250-256
[3]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技术体系探讨 [J].
马永生 ;
楼章华 ;
郭彤楼 ;
付晓悦 ;
金爱民 .
地质学报, 2006, (03) :406-417
[4]   隐蔽油气藏研究的难点和前沿 [J].
郝芳 ;
邹华耀 ;
方勇 .
地学前缘, 2005, (04) :481-488
[5]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高含H2S天然气TSR成因的同位素证据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戴金星 ;
李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1) :1037-1046
[6]   浊积砂体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定量研究 [J].
隋风贵 .
石油学报, 2005, (01) :55-59
[7]   东营凹陷岩性圈闭油气充满度及其主控因素 [J].
曾溅辉 ;
张善文 ;
邱楠生 ;
姜振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3) :219-222
[8]   济阳坳陷透镜状砂岩成藏模拟实验 [J].
姜振学 ;
陈冬霞 ;
苗胜 ;
曾溅辉 ;
邱楠生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3) :223-227
[9]   牛庄洼陷砂岩透镜体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剖析 [J].
张俊 ;
庞雄奇 ;
陈冬霞 ;
姜振学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3) :233-237
[10]   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透镜状砂体成藏主控因素 [J].
姜振学 ;
陈冬霞 ;
邱桂强 ;
庞雄奇 ;
曾溅辉 ;
邱楠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3) :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