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移西南低涡空间结构的气候学特征

被引:40
作者
潘旸 [1 ,2 ,3 ]
李建 [4 ]
宇如聪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5] 中国气象局
关键词
西南低涡; 合成分析; 环流背景; 三维结构; 水汽输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1991~2004年夏季(6~8月)西南四川盆地的低涡活动进行统计分类,比较分析了移出型和停滞型两类西南低涡生成初期的合成环流场,总结出影响低涡东移的三维环流结构的气候学特征:东亚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高层的冷空气入侵造成中高层气温偏低,位势高度降低,伴随冷偏差中心南侧20°N~30°N由对流层顶至850hPa都出现偏强西风,最大的西风偏差位于长江下游地区上空200hPa。一方面,高层风速差异的纬向梯度加强了长江中游地区的高空辐散,在西南低涡东部形成有利于降水和气旋性环流发展的动力抬升机制。另一方面,对流层低层的西风偏差在青藏高原南麓至我国东部长江以南形成一条异常的水汽输送带,加强了低涡南侧的偏西风水汽输送作用,为低涡东部的降水潜热反馈作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西南低涡在这样有利的环流形势和水汽条件下更容易移出盆地。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7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与大气环流和季风降水
    赵平
    陈军明
    肖栋
    南素兰
    邹燕
    周波涛
    [J]. 气象学报, 2008, (05) : 716 - 729
  • [2] A Case Study on the Role of Water Vapor from Southwest China in Downstream Heavy Rainfall[J]. 潘旸,宇如聪,李建,徐幼平.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8(04)
  • [3] 引发川东暴雨的西南低涡演变特征个例分析
    于波
    林永辉
    [J]. 大气科学, 2008, (01) : 141 - 154
  • [4] 冷空气对高原低涡移出青藏高原的影响
    郁淑华
    肖玉华
    高文良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6) : 737 - 747
  • [5] 高原低涡东移出高原的平均环流场分析
    高文良
    郁淑华
    [J]. 高原气象 , 2007, (01) : 206 - 212
  • [6] 影响华南地区西南低涡及致洪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
    刘国忠
    丁治英
    贾显锋
    莫蕤
    [J]. 气象, 2007, (01) : 45 - 50
  • [7] Features and Sources of the Anomalous Moisture Transport for the Severe Summer Rainfall over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梁萍
    李薇
    陈隆勋
    何金海
    任泽君
    [J].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05, (02) : 202 - 215
  • [8] 2004年夏季的天气及预测试验
    孙建华
    卫捷
    张小玲
    赵思雄
    陶诗言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1) : 1 - 18
  • [9] 江淮流域2003年强梅雨期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周玉淑
    高守亭
    邓国
    不详
    [J]. 大气科学 , 2005, (02) : 195 - 204
  • [10] 2000年7月西南涡暴雨过程的分析和数值模拟
    姜勇强
    张维桓
    周祖刚
    张志华
    [J]. 高原气象, 2004, (01) : 55 -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