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乌南—绿草滩地区下油砂山组滩坝砂岩特征与储层评价

被引:10
作者
王化爱 [1 ]
钟建华 [1 ]
杨少勇 [2 ]
张长好 [2 ]
王金华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滩坝砂岩;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储层评价;
D O I
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09.05.00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笔者运用综合地质分析手段,研究了柴达木盆地乌南—绿草滩地区下油砂山组滩坝砂岩发育分布规律、储层特征及其储集性能,分析了滩坝砂岩受古地形、古湖盆岸线形态和沉积基准面等因素控制,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湖盆拐弯处辫状三角洲侧翼的潮汐环境宽缓斜坡和古隆起上,纵向上滩砂多发育在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坝砂主要发育在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并且具有储层薄、喉道细、渗透率低的特征。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储层储集性能取决于沉积微相类型、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类型及孔喉分选性等因素。文中对研究区滩坝砂岩储层进行了评价,分为3类储层,其中Ⅰ类储层为区内的较优质储层,Ⅱ类地层为中等—偏差储层,Ⅲ类为差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597 / 602+525+650 +5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高南油田东三段低渗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J].
郝建明 ;
邱隆伟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2 (06) :6-11
[2]   纯41块沙四段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 [J].
刘显太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3, (03) :30-32+4
[3]   青海湖现代滨岸沉积微相及其特征 [J].
宋春晖 ;
王新民 ;
师永民 ;
晁吉俊 ;
武安斌 .
沉积学报, 1999, (01) :51-57
[4]   断陷湖盆滩坝储集体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J].
朱筱敏,信荃麟,张晋仁 .
沉积学报, 1994, (02) :20-28
[5]  
断陷湖盆层序地层学.[M].操应长著;.地质出版社.2005,
[6]  
沉积学.[M].姜在兴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7]  
沉积岩石学.[M].冯增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