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气候变化与中国北方沙漠化

被引:32
作者
李智佩 [1 ]
岳乐平 [2 ]
郭莉 [1 ]
刘淑英 [3 ]
王岷 [1 ]
聂浩刚 [1 ]
杨利荣 [2 ]
孙虎 [4 ]
王飞跃 [5 ]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2]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
[3] 青海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4]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5] 中煤航测遥感应用研究院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变化; 中国北方; 沙漠化; 周期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气候变化是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形成发展的主要控制因素。新生代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内陆盆地的下降逐渐形成的气候格局造就了北方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北方西部内陆盆地以干旱气候为主要特征,中部高原是受季风系统中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消长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东部地区则以暖湿气候为主,受夏季风控制。第四系以来气候的波动则控制着沙漠化的发展或逆转。末次间冰期以来一直持续的大约以1500a为周期的气候振荡对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有重要的影响或控制作用。全新世以来,北方地区约在10000aBP、8000aBP、5500aBP、4000aBP、3000aBP、1500aBP的沙漠化过程分别与北大西洋第7、5、4、3、2和1次的浮冰事件相应,沙漠化扩大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事件相一致。十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周期性振荡对沙漠化有一定的影响,至少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敏感地带对沙漠化可以起到控制作用。年际尺度上,6.7a和3.38a气候变化周期控制着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发生。此外,北方不同地区近150a以来的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9
页数:29
相关论文
共 84 条
  • [61] 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变
    李森,孙武,李孝泽,张勃
    [J]. 中国沙漠, 1995, (04) : 323 - 331
  • [62] 150ka以来中国北方沙漠、沙地演化和气候变化
    董光荣
    陈惠忠
    王贵勇
    李孝泽
    邵亚军
    金炯
    [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 (12) : 1303 - 1312
  • [63] Accumulation sequence of Chinese loess and climatic records of Greenland ice core during the last 130 ka[J]. 安芷生,孙东怀,张小曳,周卫建,S.C.Porter,J.Shaw,张代州.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5(15)
  • [64] 最近130ka洛川黄土堆积序列与格陵兰冰芯记录
    安芷生
    孙东怀
    张小曳
    周卫建
    S.C.Porter
    J.Chappell
    N.J.Shackleton
    张代洲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94, (24) : 2254 - 2256
  • [65]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晚冰期以来的环境与气候变化
    靳鹤龄,董光荣,金炯,李保生,邵亚军
    [J]. 中国沙漠, 1994, (03) : 31 - 37
  • [66]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的几个问题──以南部地区为例
    董光荣,金炯,李保生,高尚玉,邵亚军
    [J]. 中国沙漠, 1994, (01) : 1 - 9
  • [67] 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
    施雅风
    孔昭宸
    王苏民
    唐领余
    王富葆
    姚檀栋
    赵希涛
    张丕远
    施少华
    [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3, (08) : 865 - 873
  • [68]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近五千年内沙漠化过程的研究
    董玉祥
    刘毅华
    [J]. 干旱区地理, 1993, (02) : 45 - 51
  • [69] 全新世中国季风区西北缘沙漠演化初步研究
    高尚玉
    陈渭南
    靳鹤龄
    董光荣
    李保生
    杨根生
    刘连友
    关有志
    孙忠
    金炯
    曹继秀
    张宇田
    [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3, (02) : 202 - 208
  • [70] 全新世呼伦贝尔沙地环境演变的初步研究
    汪佩芳
    [J]. 中国沙漠, 1992, (04) : 16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