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移高密度电法的覆岩精细探测方法研究

被引:11
作者
李飞 [1 ,2 ]
程久龙 [1 ]
陈绍杰 [2 ]
康庆涛 [2 ]
李改革 [2 ]
刘德民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2] 华北科技学院矿井灾害防治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时移; 高密度电法; 覆岩; 变形破坏; 精细探测;
D O I
10.19606/j.cnki.jmst.2019.01.001
中图分类号
P631.3 [电法勘探]; TD325.4 [];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0819 ;
摘要
地下煤层开采引起上覆岩层变形破坏,对变形破坏范围进行精细探测,可以为煤矿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提供技术保障。本论文分析了基于时移高密度电法的覆岩精细探测原理,建立了采前和采后三维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覆岩变形破坏在电阻率变化率断面图中呈沙漏形异常,孔口位置约为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的分界线,裂隙区相对压实区为电阻率变化率高正异常区。同时,进行了现场试验,发现电阻率变化率断面图中浅部异常主要受沉陷裂隙和降水影响,沉陷裂隙形成电阻率变化率正异常,降水形成电阻率变化率负异常;结合沙漏形异常形态和关键层层位,确定了裂隙带发育高度为98 m,探测结果得到了钻探结果验证。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煤矿采空区地球物理探测应用综述 [J].
薛国强 ;
潘冬明 ;
于景邨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 33 (05) :2187-2192
[2]   煤炭地下气化覆岩温度场和裂隙场变化机制模拟研究 [J].
赵明东 ;
董东林 ;
田康 .
矿业科学学报, 2017, 2 (01) :1-6
[3]   深部煤岩组合体整体破坏的非线性模型研究 [J].
左建平 ;
陈岩 ;
孙运江 ;
姜广辉 ;
王金涛 .
矿业科学学报, 2017, 2 (01) :17-24
[4]   覆岩采动裂隙氡气探测研究进展及展望 [J].
张东升 ;
张炜 ;
马立强 ;
王旭锋 ;
范钢伟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6, (06) :1082-1097
[5]   中国煤炭电法勘探36年发展回顾 [J].
岳建华 ;
薛国强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 31 (04) :1716-1724
[6]   采空区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对比分析 [J].
张宝安 ;
李佳音 ;
卢洋 ;
刘长华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16, 27 (02) :132-136
[7]   西南山区典型滑坡体时移电阻率动态监测试验研究(英文) [J].
徐冬 ;
胡祥云 ;
单春玲 ;
李睿恒 .
Applied Geophysics, 2016, 13 (01) :1-12+217
[8]   采场覆岩变形与破坏的分布式光纤监测与分析 [J].
张丹 ;
张平松 ;
施斌 ;
王宏宪 ;
李长圣 .
岩土工程学报, 2015, 37 (05) :952-957
[9]   矿井巷道地球物理方法超前探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J].
程久龙 ;
李飞 ;
彭苏萍 ;
孙晓云 .
煤炭学报, 2014, 39 (08) :1742-1750
[10]   基于关键层位置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计方法 [J].
许家林 ;
朱卫兵 ;
王晓振 .
煤炭学报, 2012, 37 (05) :762-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