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东滩湿地沉积物反硝化酶活性对干湿交替过程的响应研究

被引:5
作者
郑伟 [1 ]
黄卫红 [1 ]
韩建刚 [1 ,2 ]
机构
[1] 江苏大学环境学院
[2]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干湿交替; 硝酸还原酶; 亚硝酸还原酶; 羟胺还原酶;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13.01.019
中图分类号
X172 [环境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滨海湿地周期性干湿交替过程对沉积物氮素转化产生深刻影响,以崇明东滩湿地为原型对象,采集现场沉积物及海水样,通过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沉积物反硝化酶-硝酸还原酶(Nar),亚硝酸还原酶(Nir),羟胺还原酶(Hyr)活性对干湿交替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半月潮驱动下干湿交替过程中,沉积物从干燥(7%)状态变湿(46%49%)使Nar、Nir活性迅速增加,较高的酶活性(NO3--N 6.4~9.6 mg 10 g-124 h-1;NO2--N 5.5~7.8 mg 10 g-124 h-1)至少维持24 h以上;变干过程中,当含水量降至10%左右时,Nar活性短暂升高后逐渐降至很低水平,Nir活性呈现低但稳定的变化特征。日潮驱动下的干湿交替过程中,Nar、Nir活性分别稳定的变化在NO3--N 14.7±2.1 mg 10 g-124 h-1和NO2--N 8.7±1.8 mg 10 g-124 h-1;沉积物短暂淹水期间Hyr表现出较高活性。持续淹水过程中,Nar、Nir活性变化在NO3--N 10.3~13.9 mg 10 g-124 h-1和NO2--N6.6~9.6 mg 10 g-124 h-1;Hyr活性随淹水时间的持续有所增加但变异性较高。滨海湿地中、低潮滩带沉积物Nar、Nir活性相似并明显高于高潮滩带沉积物的酶活性,变干过程两种酶的活性低于较高含水量时沉积物的酶活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湿地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的干湿交替驱动机制 [J].
韩建刚 ;
郑伟 ;
吴春笃 ;
朱咏莉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1, 34 (05) :7-9+76
[2]   崇明东滩湿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效应 [J].
王红丽 ;
李艳丽 ;
张文佺 ;
王磊 ;
付小花 ;
乐毅全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3 (01) :1-5
[3]   长江口崇明东滩冬季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 [J].
邓可 ;
杨世伦 ;
刘素美 ;
张经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3) :17-27
[4]   崇明东滩不同部位的季节性沉积研究 [J].
何小勤 ;
戴雪荣 ;
顾成军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02) :157-162
[5]   长江口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的模拟测定 [J].
王东启 ;
陈振楼 ;
许世远 .
海洋科学, 2008, (05) :10-16
[6]   土壤羟胺还原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改进 [J].
史云峰 ;
武志杰 ;
史奕 ;
陈利军 ;
王殳屹 .
生态学杂志, 2007, (07) :1133-1137
[7]   长江口崇明东滩潮间带温室气体排放初步研究 [J].
杨红霞 ;
王东启 ;
陈振楼 ;
许世远 .
海洋环境科学, 2006, (04) :20-23
[8]   水稻烤田期间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 [J].
黄树辉 ;
吕军 ;
曾光辉 .
环境科学学报, 2004, (06) :1084-1090
[9]   水稻土裂缝的演变及其还原酶活性的变化研究 [J].
黄树辉 ;
吕军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1) :39-42
[10]   环境因子对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NH4+的释放影响 [J].
刘培芳 ;
陈振楼 ;
刘杰 ;
许世远 ;
张菊 .
环境科学研究, 2002, (05)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