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1 条
文化与旅游何以融合:基于身份认同的视角
被引:124
作者:

张朝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机构:
[1]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文化;
旅游;
融合;
身份认同;
D O I:
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8.12.022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再次引发各界对文化与旅游关系的讨论,但大多讨论仍围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诗与远方"的合作展开。本文从文化与旅游关系的深层根源出发,以身份认同的视角探讨了文化与旅游的关系。笔者认为:旅游者个体或者民族与国家集体寻找文化身份认同是旅游与文化关系的起源,而文化变成旅游者的身份符号则是旅游与文化关系进一步强化,但人们的身份角色差异引起的价值理解差异却是旅游与文化矛盾冲突的根源,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需要通过调整角色、培育文化自信增进相互理解和合作。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6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共容、共融、共荣——“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高峰论坛”的总结与反思[J].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 2 (03) : 54 - 60张朝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 [2] 谁的遗产?——元阳梯田旅游经营者遗产认同比较[J]. 热带地理, 2016, 36 (04) : 524 - 53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朝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 [4] 红色旅游与政党认同——基于井冈山景区的实证研究[J]. 旅游学刊, 2014, 29 (09) : 60 - 72左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 [6] 符号化运作: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湖北武当山为例[J]. 经济地理, 2012, 32 (09) : 156 - 160+171邓小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刘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南大学公共体育教研部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7] 基于Web的省域旅游地品牌符号表征比较研究[J]. 旅游学刊, 2011, 26 (03) : 43 - 4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孙根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张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 [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误解与反思——武夷山案例研究[J]. 旅游科学, 2010, 24 (01) : 61 - 68张朝枝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孙晓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卢玉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武夷学院旅游管理系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 [9] 旅游开发符号化运作模式的构建[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6) : 861 - 864俞宗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旅游者“符号性消费”行为之思考——由“雅虎中国”的一项调查说起[J]. 旅游科学, 2006, (01) : 28 - 33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