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案例研究

被引:15
作者
张巧运
机构
[1] 美国杜兰大学人类学系
关键词
灾难旅游; 遗产旅游; 羌族; 民俗传统; 仪式;
D O I
10.13370/j.cnki.fs.2014.01.011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在四川羌族地区兴起的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让羌族这支古老但却在逐渐"消失"的民族浴"难"重生,经历巨变。重建后,不仅羌寨的生活条件有了巨大变化,羌族的传统民俗也随着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发展绽放出新的活力。探讨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新型结合所引发的社会变迁和矛盾冲突,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遗产旅游的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案例和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2]  
文化遗产在欧洲:本真的神话[J]. 沃尔夫冈·卡舒巴,杨利慧.民俗研究. 2010(04)
[3]   羌族火塘设计的文化内涵 [J].
张犇 .
民族艺术研究, 2010, 23 (03) :112-117+162
[4]   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J].
高丙中 .
文艺研究, 2008, (02) :77-83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的两难选择 [J].
安德明 .
河南社会科学, 2008, (01) :14-20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整合性的学术概念的成型 [J].
高丙中 .
河南社会科学, 2007, (02) :15-17
[7]   一座博物馆—庙宇建筑的民族志——论成为政治艺术的双名制 [J].
高丙中 .
社会学研究, 2006, (01) :154-168+245
[8]  
羌族释比图经[M]. 四川民族出版社 , 陈兴龙, 2010
[9]  
羌在汉藏之间[M]. 中华书局 , 王明珂, 2008
[10]  
羌族史[M]. 四川民族出版社 , 冉光荣等 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