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种捕食线虫真菌大量原生质体的快速制备与再生技术

被引:2
作者
徐进
莫明和
张克勤
机构
[1] 云南大学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大学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 ,云南昆明 ,云南昆明 
关键词
捕食线虫真菌; 原生质体; 再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3 [植物学研究和植物学实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比较了培养基、菌龄、溶壁酶、配制酶液的缓冲溶液和酶解条件等重要因素对2种捕食线虫真菌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采用优化后的制备条件,用较低质量浓度的酶液(5mg/mL纤维素酶,5mg/mL蜗牛酶),在短时间内(5h)蠕虫节丛孢(Arthrobotrysvermicola)原生质体得率可达0.5×107~1.0×107mL-1,球状单顶孢(Monacrosporiumsphaeroides)原生质体得率为0.8×107~1.5×107mL-1.原生质体的再生除了受到原生质体制备方法的影响,还与再生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渗透压稳定剂及其浓度有很大关系.另外还对原生质体的释放和再生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康氏木霉的原生质体诱变 [J].
张宇昊 ;
王颉 ;
张伟 ;
李长文 ;
马良 ;
周巍 .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2004, (02) :18-22
[2]   青霉素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融合 [J].
翁艳军 ;
赵作棋 ;
徐建国 ;
王丽巍 ;
唐丽华 .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3, (03) :129-130+182
[3]   微生物原生质体技术 [J].
孙剑秋 ;
周东坡 .
生物学通报, 2002, (07) :9-11
[4]   几种捕食线虫真菌原生质体的形成和再生 [J].
龚跃武 ;
张克勤 ;
周薇 .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3, (01) :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