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凹陷油源特征分析

被引:64
作者
张林晔
蒋有录
刘华
谭丽娟
张乐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2] 华东石油大学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油源对比; 生油洼陷;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东营凹陷油气丰富 ,发育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四段两套有效烃源岩。根据烃源岩及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探讨凹陷内各油田的石油来源。将东营凹陷已发现石油划分为沙三型、沙四型及混合型 ,认为 :南斜坡地区原油主要来源于沙四段烃源岩 ,凹陷中部及北部油田的原油主要源于沙三段或为沙三段、沙四段的混源油 ;凹陷周边油田的原油大多数来源于沙四上亚段烃源岩 ,大致呈环状分布于凹陷边部 ;凹陷中部油田的原油以沙三型为主。各供油洼陷生成的油气就近运移聚集 ,油气环绕生油洼陷呈环带状分布。图 4表 1参 8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油气运移聚集特征 [J].
李丕龙 ;
翟庆龙 ;
荣启宏 ;
蒋有录 ;
谭丽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64-66+113
[2]   石油与天然气运移研究综述 [J].
李明诚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3-10+109
[3]   控制复杂断块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以渤海湾盆地东辛地区为例 [J].
蒋有录 ;
张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5) :39-42+5
[4]   未熟油与成熟油的混源实验、混源理论图版及其应用 [J].
王文军 ;
宋宁 ;
姜乃煌 ;
宋孚庆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4) :34-37+6
[5]   有机地质大分子结构与未熟油生成 [J].
秦匡宗 ;
郭绍辉 ;
李术元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7, (05) :1-6+118
[6]   八面河低成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分析和研究 [J].
张林晔 ;
洪志华 ;
廖永胜 ;
王铁冠 ;
黄第藩 ;
董爱正 ;
宋孚庆 .
地质地球化学, 1996, (06) :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