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的方法分析

被引:22
作者
刁明强 [1 ]
董力 [1 ]
江虹 [2 ]
周静 [2 ]
肖锡俊 [1 ]
张尔永 [1 ]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心血管外科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
机械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国际标准比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4.2 [心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的方法进行比较,以优化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方案。方法86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按术后使用不同的抗凝方案分为4组。华法林1组:术后第1d开始口服华法林;华法林2组:术后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潘生丁组:术后第1d给予潘生丁,共2d,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速碧林组:术后第1d给予速碧林,共2d,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监测术前、术后当天、第3d和第5d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值(INR)、凝血因子Ⅶ、Ⅱ等指标。结果4组均于术后第5d达到抗凝要求(INR 1.5~2.0),且无出血、栓塞等抗凝并发症发生。华法林1组凝血因子Ⅱ、Ⅶ术后持续降低,PT、INR值则持续升高;术后第5d INR值达2.13±1.14,有7例患者INR>2.0,与其他3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第2d开始单用维持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可行的,不需其他辅助抗凝治疗,临床上可简化治疗方法,并不增加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
    董力
    [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04, (01) : 63 - 67
  • [2] 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方法和凝血酶元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的临床研究
    唐跃
    吴清玉
    董超
    孙寒松
    潘世伟
    刘真
    唐棣
    孙淑珍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06) : 30 - 33
  • [3]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临床分析
    秦川
    肖颖彬
    陈林
    王学锋
    钟前进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 (06) : 557 - 558
  • [4] 人工机械瓣膜低强度抗凝治疗的观察
    刘岩
    孟旭
    陈宝田
    [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1, (05) : 12 - 14
  • [5]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监测的方法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董力
    石应康
    刘小菁
    黄英
    粟军
    梁茂植
    [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1, (05) : 9 - 11
  • [6] 心瓣膜置换术后血浆华法林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殷君太
    朱家麟
    王志农
    赫家骅
    张宝仁
    [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1999, (04) : 239 - 241
  • [7] 人工机械瓣膜替换术后凝血功能改变及合理抗凝强度的研究
    杜心灵
    张凯伦
    胡志伟
    蓝鸿钧
    金咏梅
    [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999, (01) : 62 - 63
  • [8] 体外循环围术期凝血机制改变的临床研究
    陈亦江,房士琦,李清泉,黄锦成
    [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994, (02) : 115 - 116+12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