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的方法分析
被引:22
作者:
刁明强
[1
]
董力
[1
]
江虹
[2
]
周静
[2
]
肖锡俊
[1
]
张尔永
[1
]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心血管外科
[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检验科
来源:
关键词:
机械瓣膜置换术;
抗凝治疗;
国际标准比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4.2 [心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抗凝的方法进行比较,以优化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方案。方法86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按术后使用不同的抗凝方案分为4组。华法林1组:术后第1d开始口服华法林;华法林2组:术后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潘生丁组:术后第1d给予潘生丁,共2d,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速碧林组:术后第1d给予速碧林,共2d,第2d开始口服华法林。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监测术前、术后当天、第3d和第5d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比值(INR)、凝血因子Ⅶ、Ⅱ等指标。结果4组均于术后第5d达到抗凝要求(INR 1.5~2.0),且无出血、栓塞等抗凝并发症发生。华法林1组凝血因子Ⅱ、Ⅶ术后持续降低,PT、INR值则持续升高;术后第5d INR值达2.13±1.14,有7例患者INR>2.0,与其他3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第2d开始单用维持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可行的,不需其他辅助抗凝治疗,临床上可简化治疗方法,并不增加出血及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