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区植被特征与地貌形态的关系
被引:14
作者:
崔徐甲
[1
]
董治宝
[1
,2
]
逯军峰
[2
]
王蒙
[2
]
李继彦
[2
]
罗万银
[2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植被特征;
高大沙山;
生物多样性;
地貌形态;
巴丹吉林沙漠;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4.05.006
中图分类号:
Q948.2 [植物地理学、植物分布(植物志)];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伊和吉格德湖高大沙山区野外植被考察,研究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并分析了该地区植被—沙山地貌形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种类较少,以旱生物种为主,植被群落分布的垂直特征及差异明显。该区植物种共计6科9属9种,沿沙山上部至底部依次为:草本群落—灌木群落—草本或半灌木群落。沙多分布在背风坡,碟果虫实及白莎蒿多分布在迎风坡。总体群落多样性测度结果,沙山两坡中部多样性指数高,背风坡上部及迎风坡中部均匀度指数高。分层次群落多样性测度结果,由于草本种类单一,草本群落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差别不大,迎风坡中部灌木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高大沙山植被群落特征受整体沙山地貌形态影响,迎风坡植被分布及多样性变化特征与沙山第1和第2序列地貌形态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更为广泛的沙漠发育时期,沙山表面稀疏的植被通过影响输沙率进而拦截沙粒,在维持沙山高度方面具有更为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78 / 283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