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中更新世以来的碳酸盐溶解作用变化与深水古海洋学特征

被引:4
作者
李保华
赵泉鸿
陈民本
翦知湣
汪品先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
[3] 台湾大学海洋地质研究所
[4]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 南京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 上海
[5] 上海
[6] 台北
关键词
更新世; 南海; 碳酸盐溶解作用; 深水古海洋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2 [历史海洋学、海洋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研究发现位于南沙海区溶跃面之上的17957-2柱状样碳酸盐溶解作用的变化,在近0.8Ma以来CaCO3含量存在冰期高、间冰期低的“太平洋型”碳酸盐旋回,数次碳酸盐强溶解作用均发生在间冰期向冰期的转折.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南海长时间尺度的碳酸盐旋回以近500ka和近100ka等周期为主.与印度洋深海沉积物的粗组分综合指数及浮游有孔虫保存状况变化对比,南海碳酸盐旋回近500ka的周期可能反映了长时间尺度上大洋深水循环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128 / 11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南海南部近20万年沉积序列与古气候变化关系 [J].
陈木宏 ;
涂霞 ;
郑范 ;
颜文 ;
汤贤赞 ;
陆钧 ;
王保贵 ;
卢苗安 .
科学通报, 2000, (05) :542-548
[2]   西太平洋边缘海的冰期碳酸盐旋回附视频 [J].
汪品先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8, (01) :2-5+7-8+10-12
[3]   南海深水碳酸盐沉积作用 [J].
李粹中 .
沉积学报, 1989, (02) :35-43
[4]  
南海晚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M]. 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 业治铮, 1992
[5]  
East Asian monsoon climate during the Late Pleistocene: high-resolution sediment records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J] . L Wang,M Sarnthein,H Erlenkeuser,J Grimalt,P Grootes,S Heilig,E Ivanova,M Kienast,C Pelejero,U Pflaumann.Marine Geology . 1999 (1)
[6]  
Spectrum: spectral analysis of unevenly spaced paleoclimatic time series[J] . Michael Schulz,Karl Stattegger.Computers and Geosciences . 1997 (9)
[7]  
An alternative astronomical calibration of the lower Pleistocene timescale based on ODP Site 677[J] . N. J. Shackleton,A. Berger,W. R. Peltier.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Edinburgh: E . 199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