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年际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16
作者
田志会 [1 ,2 ,3 ]
刘瑞涵 [4 ]
机构
[1] 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
[2] 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
[3] 北京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4] 北京农学院经管学院
关键词
京津冀; 农田生态系统; 碳足迹; 碳源; 碳汇;
D O I
10.13254/j.jare.2017.0222
中图分类号
S181 [农业生态学]; X71 [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2803 ;
摘要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以农田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对2005—2014年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碳源、碳足迹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为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和产业布局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呈下降趋势,近10年降幅为6.6%,年均固碳量为485.5万t·a-1,碳汇功能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粮食作物中玉米与小麦的经济产量及种植面积。京津冀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量年均727.8万t·a-1,基本上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碳排放量的主要决定因素为农业化学品中氮素化肥的施用量。京津冀地区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年均为161.2万hm2·a-1,呈现出逐年减少趋势,处于碳生态盈余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运用“碳足迹”的方法评估小麦秸秆及其生物质炭添加对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影响 [J].
成功 ;
张阿凤 ;
王旭东 ;
张卫华 ;
杜可清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5 (03) :604-612
[2]   北京市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及碳生态效率的年际变化研究 [J].
田志会 ;
马晓燕 ;
刘瑞涵 .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 32 (06) :603-612
[3]   基于碳足迹的江西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差异 [J].
张婷 ;
蔡海生 ;
张学玲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23 (06) :767-773
[4]   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法:误区、改进与应用——兼析中国集约农作碳效率 [J].
刘巽浩 ;
徐文修 ;
李增嘉 ;
褚庆全 ;
杨晓琳 ;
陈阜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06) :1-11
[5]   区域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案例 [J].
韩召迎 ;
孟亚利 ;
徐娇 ;
吴悠 ;
周治国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 (05) :1034-1041
[6]   上海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钱晓雍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7) :1460-1467
[7]   我国农地利用碳排放的阶段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 [J].
田云 ;
李波 ;
张俊飚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1) :59-63
[8]   中国农田施用化学氮肥的固碳潜力及其有效性评价 [J].
逯非 ;
王效科 ;
韩冰 ;
欧阳志云 ;
段晓男 ;
郑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0) :2239-2250
[9]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 [J].
方精云 ;
郭兆迪 ;
朴世龙 ;
陈安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04-812
[10]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其环境调控机制 [J].
李俊 ;
于强 ;
孙晓敏 ;
同小娟 ;
任传友 ;
王靖 ;
刘恩民 ;
朱治林 ;
于贵瑞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S1) :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