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田施用化学氮肥的固碳潜力及其有效性评价

被引:107
作者
逯非
王效科
韩冰
欧阳志云
段晓男
郑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农田; 土壤; 固碳; 氮肥; 泄漏;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8.0381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按照2003年氮肥施用情况和农业专家对不同作物提出的推荐施肥量,设定了"氮肥施用现状"和"按推荐量施肥"两个情景,在搜集和整理全国典型的农业长期定位实验站数据的基础上,将全国划分为4个农业区,分析了两种情景下我国农田土壤的固碳潜力;同时根据我国生产氮肥的化石能源消耗以及施用氮肥的数据,采用国内以及IPCC提供的相关参数,计算了施用化肥导致的温室气体泄漏,并提出"有效固碳潜力"的概念作为评价固碳潜力有效性和固碳措施可行性的标准.我国农田土壤在两种情景下的固碳潜力分别为21.9和30.2 Tg C·a-1;但两种情景下生产和施用化学氮肥的温室气体泄漏量分别达到了72.9和91.4 Tg C·a-1,使两种情景下有效固碳潜力分别为-51.0和-61.1 Tg C·a-1;而"按推荐量施肥"还将增加10.1 Tg C·a-1的温室气体净排放.因此,施用氮肥在我国农田土壤不具备有效固碳潜力,作为固碳措施不可行.鉴于施用化肥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建议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提高氮肥利用率,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以利于温室气体的减排.
引用
收藏
页码:2239 / 225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1 条
[1]   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J].
李鑫 ;
巨晓棠 ;
张丽娟 ;
万云静 ;
刘树庆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1) :99-104
[2]   马铃薯高产施肥技术 [J].
王光辉 .
现代农业, 2007, (08) :30-30
[3]   基于GIS技术的1991—2000年中国农田化肥氮源一氧化二氮直接排放量估计 [J].
卢燕宇 ;
黄耀 ;
张稳 ;
郑循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7) :1539-1545
[4]   甘薯氮磷钾肥效与适宜用量研究 [J].
姚宝全 .
福建农业学报, 2007, (02) :136-140
[5]   制种玉米氮素适宜用量的研究 [J].
张掖 ;
秦晓霞 .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7, (03) :16-17
[6]   不同施肥处理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特征 [J].
秦晓波 ;
李玉娥 ;
刘克樱 ;
万运帆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7) :143-148
[7]   近20年来中国大陆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趋势 [J].
黄耀 ;
孙文娟 .
科学通报 , 2006, (07) :750-763
[8]   长期施肥对我国北方潮土碳储量的影响 [J].
黄斌 ;
王敬国 ;
金红岩 ;
徐善威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1) :161-164
[9]   我国化肥工业发展及其主要矛盾 [J].
中国市场学会、中国商业联合会课题组 .
经济研究参考, 2006, (05) :5-14
[10]   旱地甘蔗配方施肥研究初报 [J].
林电 ;
朱治强 ;
吴淑义 ;
李如飞 ;
余能国 .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4)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