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区短期免耕对大豆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江恒 [1 ,2 ]
韩晓增 [1 ]
邹文秀 [1 ]
杨春葆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黑土区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免耕; 传统耕作;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耕作和施肥是影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2个重要因素,为探讨免耕和长期单施化肥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内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施用化肥+传统耕作(NP+CT),施用化肥+免耕(NP+NT),无肥+传统耕作(CK+CT),无肥+免耕(CK+NT)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短期免耕(3 a)后显著地增加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表现在与传统耕作相比水稳定性大团聚体(>0.25 mm)的含量、平均重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分别提高9.03%,10.90%和20.39%。耕作和施肥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但是与施肥相比,耕作方式能够解释更多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异。免耕显著增加了0~1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减少了土壤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施肥仅对0~10 cm土层土壤毛管含水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耕作和施肥对0~1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同时与施肥相比,耕作能够解释更多的0~10 cm土层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饱和含水量、毛管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变异。耕作和施肥对10~20 cm土层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影响不显著。因此,在研究区域内耕作是影响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374 / 3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免耕对北方旱作玉米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的影响[J]. 余海英,彭文英,马秀,张科利.应用生态学报. 2011(01)
[2]   长期施肥对大豆地土壤蒸发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邹文秀 ;
韩晓增 ;
王守宇 ;
李良皓 ;
王凤仙 ;
王凤菊 .
大豆科学, 2009, 28 (03) :487-490+494
[3]   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分析 [J].
汤秋香 ;
谢瑞芝 ;
章建新 ;
李少昆 ;
高世菊 ;
李晓君 ;
林涛 ;
谭海珍 ;
刘国庆 ;
金亚征 ;
牛兴奎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02) :469-477
[4]   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趋势 [J].
高旺盛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2) :2702-2708
[5]   长期施用化肥对山东三大土类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J].
杨果 ;
张英鹏 ;
魏建林 ;
高弼模 ;
李彦 ;
董晓霞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12) :244-250
[6]   Influence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on Soil Aggregates Features in North China Plain [J].
ZHOU Hu L Yizhong YANG Zhichen and LI Baoguo Department of Soil and Water Scienc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PRChina .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2007, (09) :1099-1106
[7]   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 [J].
谢瑞芝 ;
李少昆 ;
李小君 ;
金亚征 ;
王克如 ;
初震东 ;
高世菊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9) :1914-1924
[8]   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平原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J].
周虎 ;
吕贻忠 ;
杨志臣 ;
李保国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9) :1973-1979
[9]   黑土水稳性团聚体测定方法研究 [J].
王风 ;
李海波 ;
韩晓增 ;
邹文秀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7, (02) :138-140+145
[10]   耕作措施对黑土农田耕层水分的影响 [J].
于同艳 ;
张兴义 .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