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砷的形态分析和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被引:35
作者
孙歆
韦朝阳
王五一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砷形态; 生物有效性; 生物可给性; 风险评价; 健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31.3 [土壤污染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0903 ;
摘要
土壤砷污染是当今全球十分严重的环境与健康问题之一。土壤砷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是开展污染诊断、评估环境健康风险及开展砷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依据。目前土壤砷形态的研究方法包括化学选择性提取操作定义法、溶剂提取仪器测定或吸附材料选择性分离法和同步辐射X射线近边能谱(XANES)直接测定法,这些方法相互结合在土壤砷的形态转化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生物有效性研究存在多种方法并存的局面,化学提取法相对经济、方便,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土壤砷的有效态含量,只能作为环境危害程度识别的参考;植物指示法需选择敏感性植物方能有效地指示土壤砷对环境与健康的潜在危害;土壤动物与微生物指示法代表了未来开展砷污染早期预警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模拟肠胃液提取法(In V itroGastrointestinalMethod)比较接近动物或人体对土壤砷污染的真实吸收状态,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外已发展出采用兔、仔猪和猴的动物模型以研究经口摄入的生物有效性砷,但尚不清楚哪种动物模型更能准确反映砷对人体的生物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25 / 63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修复研究的若干思考 [J].
朱永官 ;
陈保冬 ;
林爱军 ;
叶志鸿 ;
黄铭洪 .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12) :3-7
[2]   HPLC-ICP-MS联用技术应用于砷的形态分析 [J].
何小青 ;
刘湘生 ;
潘元海 ;
姚建明 .
现代科学仪器, 2004, (04) :33-36
[3]   土壤中重金属对人体生物有效性的体外试验评估 [J].
唐翔宇 ;
朱永官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4, (03) :183-185
[4]   HPLC-HG-AFS测定As(Ⅲ)和As(Ⅴ)的方法研究 [J].
吴少尉 ;
史建波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54-56
[5]   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植物指示法研究 [J].
刘玉荣 ;
党志 ;
尚爱安 .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3, (04) :215-217+242
[6]   替代黑麦幼苗测定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研究 [J].
孟昭福 ;
张增强 ;
薛澄泽 ;
唐新保 .
农业环境保护, 2001, (05) :337-340
[7]  
Arsenic chemistry in soils: An overview of thermodynamic predictions and field observations[J] . Muhammad Sadiq.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 1997 (1)
[8]  
Influence of organic matter on the availability of certain elements to barley seedlings grown by a modified neubauer method[J] . H. Nishita,R. M. Haug,G. V. Alexander.Plant and Soil . 197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