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建国初期私营传媒消亡的原因

被引:12
作者
李斯颐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关键词
私营传媒; 社会主义改造; 所有制性质; 活动特征; 意识形态属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60206 ;
摘要
从1949年到1952年底,我国新闻业初步完成了转型,形成了集中统一的宏观体系格局,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做好了准备。在这一新体系建立的同时,私营传媒迅速消亡,但经营不善并不是私营传媒消亡的主要原因,私营传媒的消亡是由其所有制性质、活动特征以及意识形态属性决定的,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表现。此外,党和国家集中统一的新闻业体系的迅速建立也使私营传媒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空间。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7+124 +12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2]   解放初期大陆私营报业消亡过程的历史考察 [J].
曾宪明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2, (02) :71-79+97
[3]   建国初期私营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J].
施喆 .
新闻大学, 2002, (01) :54-58
[4]   1949年—1956年大陆报业企业化经营概述 [J].
宁启文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1, (02) :58-66+96
[5]   文化市场发展与剧团体制改革 [J].
傅谨 .
文艺研究, 1998, (04) :44-53
[6]  
中国电影产业史.[M].沈芸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7]  
前苏联俄罗斯出版管理研究.[M].余敏主编;.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
[8]  
发展社会学.[M].张琢;马福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9]  
上海电影志.[M].《上海电影志》编纂委员会编;吴贻弓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10]  
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史.[M].王相钦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