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地震波估算地壳内的应力值

被引:31
作者
陈培善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地震波; 总能量; 位错量; 应力值; 应力降; 应变阶跃; 震源参数; 弹性位移; 地震破裂过程; 位错模式; 地壳; 地球外壳; 地球内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讨论了利用破裂力学理论说明地震破裂的过程,认为地震本质上是岩石在应力作用下的低应力破裂现象.它是岩石中的裂纹不断稳态扩展、最后进入失稳扩展的结果.分析了在扩展过程中应力和位移的变化,发现任何将要破裂的那一点的应力都要由初始应力τ?升高到屈服应力τy 以后才破裂,破裂后裂纹面上的点的应力降到0.在破裂前和破裂后的位移,都可由弹性力学方程给出.在破裂的一瞬间破裂的端点产生的非弹性位移,则不能由弹性力学方程给出.它可以由断裂力学中的裂纹滑开位移公式近似给出.根据位错模式由于计算弹性波辐射场的位错量 D(ξ,t),正是破裂瞬间产生的非弹性位移,所以用弹性位移公式来计算地震位错量是错误的.我们采用了裂纹滑开位移公式来计算地震位错量,从而导出了较合理的计算地震释放总能量的公式 ET=τy(?)S(τy 为屈服强度;(?)为平均位错;S 为断层面积)以及估算初始应力值τ0的公式:τ0 =[Dmax/L·4μτy/(1-ν)π ]1/2(L 为断层长度).用它们计算了一些地震的 Er 和τ0,分别列于表1和表2.这些结果比以往的结果要更合理一些。 结果表明:(1)地震多数是在低应力作用下(即低初始应力)发生的(约100—200巴);(2)地震释放的总能量约比地震波能量大一个数量级.
引用
收藏
页码:251 / 26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唐山地震前后京津唐张地区的应力场 [J].
陈培善 ;
卓钰如 ;
金严 ;
王志刚 ;
黄伟琼 ;
李文香 ;
胡荣胜 .
地球物理学报, 1978, (01) :34-58
[2]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地震的震源机制 [J].
顾浩鼎 ;
陈运泰 ;
高祥林 ;
赵毅 .
地球物理学报, 1976, (04) :270-285
[3]   RECENT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FAST BRITTLE-FRACTURE [J].
ROSE, LRF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ACTURE, 1976, 12 (06) :799-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