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权利的制度重构及其实现途径

被引:54
作者
赵万一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农民权利; 倾斜保护; 生存型权利; 保障型权利; 发展型权利;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2.03.006
中图分类号
D921 [国家法、宪法];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0302 ;
摘要
我国农民的各项权利目前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化和缺失,为此需要对农民权利进行制度重构并设计更加具体的保护措施。构建合理的农民权利体系要求转变制度理念,在确立平等权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实现由平等保护向倾斜保护转变,由身份概念向职业概念转换,由现实性权利向目标性权利迈进。基于以上理念,应将农民权利区分为生存型、保障型和发展型三种类型进行分类保护。与此相适应,通过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培养农民的权利意识,废除不合理的政策规定,建立公私协力保护的机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保护功能等,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并最终保障农民各项权利的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法人团体:一种“总体的社会组织”的想象 涂尔干的社会团结思想研究 [J].
肖瑛 .
社会, 2008, (02) :39-76+221
[2]   转型期农民政治权利探析 [J].
傅如良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5, (01) :34-38
[3]   受教育权的本质:从代际、学习社会到维性 [J].
杨成铭 .
法学杂志, 2005, (01) :79-82
[4]  
主体性与私权制度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彭诚信著, 2005
[5]  
中国弱势群体[M].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沈立人著, 2005
[6]  
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汪习根著, 2002
[7]  
非制度政治参与[M]. 人民出版社 , 方江山著, 2000
[8]  
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张文显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