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时空差异和收敛性分析

被引:65
作者
谢花林 [1 ]
王伟 [1 ]
姚冠荣 [1 ]
刘志飞 [2 ]
机构
[1] 江西财经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研究院
[2]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工业用地; 经济区; 效率; 收敛性; SBM模型; 城市;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F299.23 [城市经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120405 ;
摘要
基于SBM模型分析了2002-2012年中国6个主要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差异,然后用Malmquist指数揭示工业用地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动态变化,并对其做收敛性分析。结果发现: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较高,但TFP却出现衰退趋势;京津冀、成渝、关中—天水和中原经济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较低,但TFP却出现增长趋势。各经济区都存在工业用地粗放利用、工业劳动力过剩以及工业经济产出不足的情况。工业用地TFP的收敛性分析表明仅有长三角经济区存在俱乐部收敛现象;各经济区都存在条件收敛。影响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为提高工业用地TFP,长三角经济区需要适当减小工业劳动力和工业产值占总体劳动力和经济产值的比重,珠三角经济区需要提高城市化率,京津冀经济区需要适当提高工业产业层次并积极引导转移工业剩余劳动力,成渝经济区需要适当减小工业劳动力比重;所有经济区都需提高工业用地利用强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327 / 133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21]   配第——克拉克定理评述 [J].
于刃刚 .
经济学动态, 1996, (08) :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