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氧化酶与辣椒抗蚜性的相关性

被引:26
作者
陈青
张银东
机构
[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儋州
[3] 海口
关键词
辣椒抗蚜性; 过氧化物酶; 多酚氧化酶; 抗坏血酸氧化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6.418.2 [虫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研究了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抗坏血酸氧化酶(AsA-POD)与辣椒抗蚜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抗、感品种叶组织内PPO,POD,AsA-POD活性在受蚜虫侵害后均明显提高,但高抗和抗蚜品种较高感和感蚜品种反应更灵敏,在接虫初期其POD,PPO和AsA-POD活性即上升到一个很高水平,活性增强远远高于高感和感蚜品种,且在受蚜虫侵害后保持稳定的高活性水平;高抗和抗蚜品种叶组织内的POD和PPO同工酶谱带在受蚜虫侵害前后均保持稳定不变,没有新谱带的出现,而高感和感蚜品种在受蚜虫侵害后POD和PPO同工酶谱带均有变化,蚜虫侵害前其POD和PPO同工酶谱带均与高抗和抗蚜品种相同,但受蚜虫侵害后分别减少2条和3条。相关分析表明,辣椒受蚜虫侵害后,叶组织内POD,PPO和AsA-POD活性的增强及POD和PPO同工酶谱的稳定性与辣椒抗蚜性显著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几种生化物质与辣椒抗蚜性的相关性 [J].
陈青 .
园艺学报, 2002, (06) :533-536
[2]   受蚜虫及螨侵害的华山松过氧化物酶初步研究 [J].
伍建榕 ;
盛世法 ;
邱东强 ;
卢靖 .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1, (03) :156-159
[3]   不同抗性大豆品种感染SMV后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分析 [J].
栾晓燕 ;
陈怡 ;
杜维广 ;
张桂茹 ;
满为群 ;
谷秀芝 ;
李晗炜 ;
郭顺飞 ;
焦平兰 .
大豆科学, 2001, (03) :200-203
[4]   泡桐丛枝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研究 [J].
薛俊杰 ;
王永琳 ;
张淑改 ;
郭爱华 .
山西农业科学, 2000, (01) :62-64
[5]   锥栗对栗疫病抗性与过氧化物酶的关系 [J].
郭文硕 ;
黄宗安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0, (01) :6-9
[6]   感染病毒的辣椒、烟草、葡萄叶片过氧化物酶初步研究 [J].
李纯 .
生物技术, 1999, (03) :17-19
[7]   抗坏血酸氧化酶与小麦抗赤霉病关系的研究 [J].
徐健容 ;
叶华智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3) :33-35
[8]   棉花诱导抗蚜性与次生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 [J].
李润植 ;
毛雪 ;
李彩霞 ;
高丽峰 ;
不详 .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 1998, (02) :73-76+95
[9]   黄瓜感染霜霉病菌叶片中一些酶活性的变化 [J].
李靖 ;
利容千 ;
袁文静 .
植物病理学报, 1991, (04) :39-45
[10]  
Glandular trichomes: Enzymic browning assays for improved selection of resistance to the green peach aphid[J] . James D. Ryan,Peter Gregory,Ward M. Tingey.American Potato Journal . 1983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