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西南部海区近200ka来的动力环境与东亚古季风

被引:3
作者
陈木宏
颜文
涂霞
郑范
陆钧
陈忠
杨丽红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东广州
[3] 广东广州
关键词
南海西南部; 动力环境; 古生产力; 古上升流; 东亚古季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1.2 [海洋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包括南海在内的热带海洋是东亚夏季风的发源地,分析其动力环境特征的演变历史,可提供东亚古季风活动的海洋证据。对取自该海区的NS93 5柱状样做了详细的粒度分析,结合氧同位素地层结果、微体古生物观察统计和CaCO3测试资料,尝试采用高精度的粒度分析作为替代性指标,讨论近200ka以来的水动力及古生产力变化特征。结果认为,自末次盛冰期以来该海区的海洋动力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在此之前则变化不显著,在倒数第2次冰期中由于夏季风作用致该局部区域上升流发育和海面温度偏高。古生产力变化规律一般是:在冰期较高,并呈稳定或上升趋势;在间冰期较低,出现下降现象。近200ka来的特殊情况出现于全新世早期,古生产力达到最高值。通过与黄土高原及其它地区的古季风环境对比,发现东亚古季风区内在全新世和末次盛冰期的遥相关较好,而在倒数第2次冰期中存在明显差别,说明在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了特定时期内典型季风区的局部海洋区域性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南海南部陆坡区的浮游有孔虫及其所表征的表层古水温 [J].
涂霞 ;
郑范 ;
陈木宏 ;
周洁兰 .
热带海洋, 2000, (03) :40-49
[2]   南海南部近20万年沉积序列与古气候变化关系 [J].
陈木宏 ;
涂霞 ;
郑范 ;
颜文 ;
汤贤赞 ;
陆钧 ;
王保贵 ;
卢苗安 .
科学通报, 2000, (05) :542-548
[3]   二十二万年以来东亚夏季风的千年尺度变化及其在不同时期的差异 [J].
郭正堂 ;
彭淑贞 ;
魏兰英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1999, (04) :299-305
[5]   最后两个冰期旋回季风-沙漠系统不稳定性的高分辨率黄土记录 [J].
丁仲礼 ;
任剑璋 ;
杨石岭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1999, (01) :49-58
[6]   南沙海区南部近30ka来的古生产力记录 [J].
房殿勇 ;
翦知湣 ;
汪品先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8, (18) :2005-2008
[7]   冰期旋回中西太平洋边缘海的季节性与暖池的多变性 [J].
汪品先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1) :1-6
[8]   晚更新世季风-沙漠系统千年尺度的不规则变化及其机制问题 [J].
丁仲礼 ;
任剑璋 ;
刘东生 ;
孙继敏 ;
周晓权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385-391
[9]  
Microbiotas and environments of the Nansha Islands and adjacent sea[J] . Muhong Chen,Huimei Cai,Xia Tu,Linhuang Lu.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1997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