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夏季雷州半岛海岸带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14
作者
龚玉艳
张才学
孙省利
张瑜斌
施玉珍
谢群
机构
[1]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水质评价; 海岸带; 雷州半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10年夏季对雷州半岛海岸带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植物211种(含变种、变型),隶属于7门76属;优势种13种,以广温、广盐沿岸性种和温带沿岸性种为主,群落结构具有亚热带和沿岸性特征。半岛海岸带浮游植物平均种类数和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均由近岸往远岸逐渐减少,此外种类数是西南部>西北部>南部>东南部>东北部,细胞丰度则东北部>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南部。除了东北部海岸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平均值分别低于3及0.7外,其他海岸带均高于此值,物种非常丰富。相关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种类数与水温、Si/P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SiO23--Si、Si/N呈显著的正相关,与NO-2-N、PO34--P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盐度、pH值等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pH值、叶绿素a、DO、NO-2-N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盐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水温、NO-3-N等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浮游植物种类数与细胞丰度之间也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根据浮游植物生物学指标对雷州半岛海岸带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现状评价表明:雷州半岛海岸带水质营养类型属于中-贫营养型,而根据营养盐指标评价雷州半岛海岸带水质则总体上为氮限制中度营养或氮限制潜在性富营养化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5972 / 598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21]   The response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to phosphorus input reduction in mesocosm experiments [J].
Escaravage, V ;
Prins, TC ;
Smaal, AC ;
Peeters, JCH .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ARINE BIOLOGY AND ECOLOGY, 1996, 198 (01) :55-79
[22]  
The Specification for Marine Monitoring Part4:Seawater Analysis .2 State Standard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B 17378.4-2007 . 2007
[23]   环境长期变化对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J].
吴玉霖 ;
孙松 ;
张永山 .
海洋与湖沼, 2005, (06) :9-20
[24]   大型海藻龙须菜与东海原甲藻间的营养竞争 [J].
张善东 ;
俞志明 ;
宋秀贤 ;
宋飞 ;
王悠 .
生态学报, 2005, (10) :2676-2680
[25]   氮饥饿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和孔石莼氨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 [J].
刘静雯 ;
董双林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4, (02) :95-103
[26]  
南海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丰度分布的研究[J]. 朱根海,宁修仁,蔡昱明,刘子琳,刘诚刚.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S2)
[27]   2000~2001年柘林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变动的周年调查 [J].
周凯 ;
黄长江 ;
姜胜 ;
黄文魁 ;
董巧香 .
生态学报, 2002, (05) :688-698
[28]   海湾扇贝和太平洋牡蛎的食物选择性及滤除率的实验研究 [J].
王芳 ;
董双林 ;
张硕 ;
王如才 .
海洋与湖沼, 2000, (02) :139-144
[29]   浮游植物的营养限制研究进展 [J].
蒲新明 ;
吴玉霖 .
海洋科学, 2000, (02) :27-30
[30]   应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指数评价海域富营养化 [J].
李清雪 ;
陶建华 .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06) :548-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