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甲烷代谢对煤孔隙结构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夏大平 [1 ,2 ]
郭红玉 [1 ,2 ]
马俊强 [1 ]
司青 [1 ]
苏现波 [1 ,2 ]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
[2]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理工大学)
关键词
煤层气; 生物甲烷; 代谢; 孔隙结构; 大分子结构; 生物增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微生物代谢把煤转化为甲烷为主的气体,不但增加煤层气资源量,还能实现煤储层的生物增透。选择3种煤阶煤样进行模拟生物甲烷生成实验,通过压汞法分别测试代谢前后煤的孔隙结构,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FTIR测试代谢前后煤大分子结构。结果表明:1生物甲烷代谢后煤样大孔孔容及所占比率显著增加,小孔和微孔孔容有所减少,总孔容、平均孔径和孔隙度也相应增加,而孔比表面积有一定程度降低;2微生物作用后煤样的开放型孔增加,孔隙连通性增强;3生物甲烷代谢改变煤孔隙结构是通过生物酶作用于其大分子结构,使官能团和侧链脱落,苯环打开,氧含量增加,煤的晶化程度降低。微生物把煤转化为生物甲烷的同时,改善了煤的孔隙结构且降低了比表面积,有利于煤层气的解吸和运移产出,对煤层气开发有重要潜在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97 / 11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褐煤本源菌生气特征及其作用机理.[D].王爱宽.中国矿业大学.2010, 04
[2]  
煤层中封存二氧化碳的双重孔隙力学效应研究.[D].吴宇.中国矿业大学.2010, 04
[3]   煤层气完井方式和增产措施的优选分析 [J].
易新斌 ;
丁云宏 ;
王欣 ;
卢海兵 ;
黄高传 .
煤炭学报, 2013, 38 (04) :629-632
[4]   腐泥煤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J].
唐书恒 ;
张静平 ;
吴敏杰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3, 24 (02) :247-251
[5]   不同预处理方式和模拟产气实验对煤结构的影响 [J].
夏大平 ;
苏现波 ;
吴昱 ;
陈鑫 ;
王三帅 .
煤炭学报, 2013, 38 (01) :129-133
[6]   我国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J].
秦勇 ;
袁亮 ;
胡千庭 ;
叶建平 ;
胡爱梅 ;
申宝宏 ;
程远平 ;
何学秋 ;
张遂安 ;
李国富 ;
张群 .
煤炭科学技术, 2012, 40 (10) :1-6
[7]   褐煤本源菌在煤层生物气生成中的微生物学特征 [J].
王爱宽 ;
秦勇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1, 40 (06) :888-893
[8]   盐度、pH对低煤阶煤层生物甲烷生成的影响 [J].
苏现波 ;
徐影 ;
吴昱 ;
夏大平 ;
陈鑫 .
煤炭学报, 2011, 36 (08) :1302-1306
[9]   焦煤孔隙结构形态的实验研究 [J].
孟巧荣 ;
赵阳升 ;
胡耀青 ;
冯增朝 ;
于艳梅 .
煤炭学报, 2011, 36 (03) :487-490
[10]   不同实验条件下Langmuir体积随煤级变化机理研究 [J].
降文萍 ;
张群 ;
李建武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9, 20 (03) :442-44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