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本源菌在煤层生物气生成中的微生物学特征

被引:34
作者
王爱宽 [1 ]
秦勇 [1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褐煤; 煤层气; 本源菌; 发酵细菌; 产氢产乙酸菌; 纤维素酶; 辅酶F420;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明微生物菌群在褐煤生物气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利用厌氧手套箱为操作平台,从云南昭通盆地新鲜褐煤样品中富集培养本源产甲烷菌群,并通过褐煤生物气生成模拟实验,研究了产气过程中发酵细菌、产氢产乙酸菌数量和纤维素酶、辅酶F420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生物气产生过程中,发酵细菌始终保持着较高活性(大于7.5×106个/mL),产氢产乙酸菌数量和增殖速率明显小于发酵细菌,但其数量变化趋势与发酵细菌相似,两者在营养生态位上显示出明显的承继关系;纤维素酶始终保持较高的活性(0.018~0.023mg/(mL.h));辅酶F420活性会受到产酸发酵菌所产生的酸性物质的抑制,其最低活性值为峰值的55.91%~67.61%;辅酶F420活性在褐煤生物气产出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高峰期,指示着褐煤的煤层气生成过程具有阶段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88 / 8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褐煤中天然产甲烷菌富集培养与生物气产出模拟 [J].
王爱宽 ;
秦勇 ;
林玉成 ;
兰凤娟 ;
杨松 .
高校地质学报, 2010, (01) :80-85
[2]  
Status of research on biogenic coalbed gas generation mechanisms[J]. WANG Aikuan1,,QIN Yong1,2,WU Yanyan1,WANG Baowen1 1School of Resource and Geo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Xuzhou 221008,China 2Key Laboratory of CBM Resources and Pooling Process,Ministry of Education,Xuzhou 221008,China.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02)
[3]   产氢产乙酸菌株AX2的生长条件及产乙酸特性 [J].
李建政 ;
马超 ;
郭晓宇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9, 41 (04) :100-103
[5]   西北低煤阶盆地生物成因煤层气成藏模拟研究 [J].
刘洪林 ;
李贵中 ;
王红岩 ;
杨泳 ;
王勃 ;
刘萍 .
石油实验地质, 2006, (06) :600-603
[6]   中国煤层甲烷稳定碳同位素分布与成因探讨 [J].
秦勇 ;
唐修义 ;
叶建平 ;
焦思红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0, (02) :113-119
[7]   云南保山盆地生物气生成模拟实验及生物气资源预测 [J].
高玲 ;
宋进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 (04) :18-25
[8]   煤的厌氧微生物降解研究 [J].
李明宅 ;
张洪年 ;
张辉 ;
邓宇 ;
连莉文 ;
尹小波 .
石油实验地质, 1997, (03) :274-277
[9]  
生活垃圾填埋生物处理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沈东升主编, 2003
[10]  
Enhancement of biogas production from solid substrates using different techniques––a review[J] . Yadvika,Santosh,T.R. Sreekrishnan,Sangeeta Kohli,Vineet Rana.Bioresource Technology . 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