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未来发展方向

被引:38
作者
王春光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3] 不详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村民自治; 议行分离; 政社互动; 村社合作;
D O I
10.16619/j.cnki.rmltxsqy.2015.03.007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如果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庄自治空间在逐渐扩大,政府在村庄事务中的干预在减少,那么进入新世纪,政府借助于向村庄投入公共财政、开展公共服务而越来越将村自治组织视为政府的办事机构,村庄自治空间在不断缩小。由于村庄自治更多地让位于政府行政需求,使得村委会"行政化"。"行政化"确实弥补了政府在村庄行动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未来乡村社会治理可做如下创新:第一,政府在乡村要建构自己的治理机制;第二,改进村治结构,建立村委会、村党组织与村民代表组织三者合作又监督的关系;第三,乡村社会在运用自治规则、经验和文化上应有自己的空间和机会。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城市化中的“撤并村庄”与行政社会的实践逻辑 [J].
王春光 .
社会学研究, 2013, 28 (03) :15-28+241
[2]   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思考 [J].
杨团 .
天津社会科学, 2010, 2 (02) :40-44
[3]   我国农村社会组织发展与乡村治理方式的变革和完善 [J].
钟宜 .
探索, 2005, (06) :97-100
[4]   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 [J].
徐勇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2, (02) :27-30
[5]   乡政村治—— 中国特色的农村政治模式 [J].
张厚安 .
政策, 1996, (08) :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