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刑事既判力理论及其中国化
被引:33
作者
:
施鹏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施鹏鹏
机构
:
[1]
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来源
:
法学研究
|
2014年
/ 36卷
/ 01期
关键词
:
刑事既判力;
程序安定;
效力类型;
既判力阻却;
再审程序改革;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D915.3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
030106 ;
030609 ;
摘要
:
欧陆的刑事既判力理论源于罗马法,指刑事既决事由所创设的稳定诉讼状态,包括既决事项的实质确定力和程序结果的自缚力。刑事既判力旨在解决刑事判决生效后既决事由的效力范围及程序安定性等问题。程序安定、诉讼经济及权利保障是其理论基础。在效力类型上,终局判决的既判力可分为肯定效力与否定效力、相对效力与绝对效力以及主观效力与客观效力。免诉裁决虽不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刑事终局判决,但亦经过较严格的证明程序,具有"类"既判力。刑事既判力阻却制度奉行"禁止不利于被告的变更"原则,严格限制非常上诉与再审程序的启动。中国刑事诉讼长期缺乏程序安定的理念,再审程序的启动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和任意性,应引入既判力理论,以维护判决的权威性及程序的安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70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镣铐下的艰难起舞——评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
[J].
施鹏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施鹏鹏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4
(01)
:47
-56
[2]
也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顾培东
.
中国法学,
2009,
(01)
:5
-17
[3]
错判的纠正与再审
[J].
熊秋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研究员
熊秋红
.
环球法律评论,
2006,
(05)
:562
-567
[4]
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问题
[J].
陈瑞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北京
陈瑞华
.
政法论坛,
2002,
(05)
:116
-133
[5]
刑事再审程序研究
[J].
陈瑞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北京,
陈瑞华
.
政法论坛,
2000,
(06)
:101
-110
[6]
程序安定论──以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
[J].
陈桂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陈桂明
;
李仕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李仕春
.
政法论坛,
1999,
(05)
:78
-90
[7]
论不起诉制度
[J].
陈卫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陈卫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洪江
.
中国法学,
1997,
(01)
:89
-97
[8]
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季卫东
.
中国社会科学,
1993,
(01)
:83
-103
[9]
刑事裁判的既判力研究[D]. 李哲.中国政法大学. 2005
[10]
刑事裁判的既判力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李哲, 2008
←
1
2
3
→
共 22 条
[1]
镣铐下的艰难起舞——评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
[J].
施鹏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
施鹏鹏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34
(01)
:47
-56
[2]
也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顾培东
.
中国法学,
2009,
(01)
:5
-17
[3]
错判的纠正与再审
[J].
熊秋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研究员
熊秋红
.
环球法律评论,
2006,
(05)
:562
-567
[4]
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问题
[J].
陈瑞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北京
陈瑞华
.
政法论坛,
2002,
(05)
:116
-133
[5]
刑事再审程序研究
[J].
陈瑞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北京,
陈瑞华
.
政法论坛,
2000,
(06)
:101
-110
[6]
程序安定论──以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
[J].
陈桂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陈桂明
;
李仕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李仕春
.
政法论坛,
1999,
(05)
:78
-90
[7]
论不起诉制度
[J].
陈卫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陈卫东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洪江
.
中国法学,
1997,
(01)
:89
-97
[8]
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季卫东
.
中国社会科学,
1993,
(01)
:83
-103
[9]
刑事裁判的既判力研究[D]. 李哲.中国政法大学. 2005
[10]
刑事裁判的既判力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李哲, 2008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