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被引:67
作者
顾培东
机构
[1] 四川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中国法学; 法学进路; 法治实践; 中国因素;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09.01.001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近些年,中国法学正依循着"知识—文化法学"的进路前行;法学研究越发成为疏离社会现实而自闭、自洽和价值自证的文化活动。受此影响,中国法学对法治实践的贡献度和影响力正不断减弱。形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法治实践并不完全符合法学人对法治的愿望和期待,从而导致一部分法学人放弃对法治实践的关注和参与。本文认为,中国实行法治的主要难点在于,传统法治理论以及西方法治模式中被认为具有普适性的某些原理、原则以及制度遭遇到中国具体国情的挑战。因此,中国法学应当立基于"法治的中国因素",直面中国的法治实践,对在中国这片土壤中如何实行法治做出自己的回答,为中国法治的创造性实践提供应有的智慧。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法学的本相 兼论法科教育转型 [J].
孙笑侠 .
中外法学, 2008, (03) :419-432
[2]   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法律资源分享问题 [J].
顾培东 .
中国法学, 2008, (03) :141-149
[3]   试论我国社会中非常规性纠纷的解决机制 [J].
顾培东 .
中国法学, 2007, (03) :3-19
[4]   直面全球化的主体性中国——谈“中国法学的主体性建构” [J].
邓正来 .
中国法学, 2007, (02) :132-144
[5]   “理想图景”、“世界结构”与“定义中国”——与邓正来谈《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J].
邓正来 ;
邹立君 .
河北法学, 2006, (12) :176-182
[6]   批判与回应:寻求中国法学的主体性 [J].
邓正来 .
浙江社会科学, 2006, (01) :3-8
[7]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上)——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 [J].
邓正来 .
政法论坛, 2005, (01) :3-23
[8]   中国法学的重建——批判与建构 [J].
邓正来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05) :5-9
[10]   论我国民事权利司法保护的疏失 [J].
顾培东 .
法学研究, 2002, (06) :9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