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汽车涉罪的归责难题及其解决方案

被引:12
作者
姜涛
刁永超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自动驾驶汽车; 客观归责论; 过失犯罪; 人工智能; 客观构成要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自动驾驶汽车涉罪后会产生犯罪主体认定困难以及行为定性难题,结果归属问题也随之产生。在现有的刑法理论范式下,自动驾驶汽车涉罪之客观构成要件判定不清,是导致刑事归责认定困难之关键原因。对犯罪主体认定的争议不如转向更具现实处罚依据的结果归属之上,传统过失犯实行行为理论与因果关系理论存在不合时宜的一面。客观归责论可以弥补上述缺陷,即通过规范归责的范式将风险类型判定作为逻辑前提,借助正反向规则对不符合客观构成要件之事项进行双重限定排除。客观归责论所提供的范式从行为归责到结果归属,使个罪的客观构成要件更为清晰,也使上述难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其中,以法律不容许的风险与法律容许的风险,合理区分生产者、研发者的责任,是客观归责论运用于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关键所在。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6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1]  
人工智能的算法黑箱与数据正义[N]. 许可.社会科学报. 2018 (006)
[12]  
刑法总论讲义[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前田雅英, 2017
[13]  
当代德国刑事法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赵秉志, 2017
[14]  
刑法总论的思之道·乐之道[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佐伯仁志, 2017
[15]  
物联网关键技术及系统应用[M].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张鸿涛, 2016
[16]  
新刑法总则[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林钰雄, 2009
[17]  
刑法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陈子平, 2009
[18]  
当代刑法思潮[M].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许玉秀著, 2005
[19]  
Self-driving Cars in Dilemmatic Situations: 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Justification in Criminal Law[J] . Coca Vila Ivó.Criminal Law and Philosophy . 2018 (1)
[20]  
IF ROBOTS CAUSE HARM, WHO IS TO BLAME? SELF-DRIVING CARS AND CRIMINAL LIABILITY[J] . New Criminal Law Review: An International and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 201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