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区一次强灰霾污染的天气学效应

被引:12
作者
杨雨灵 [1 ,2 ,3 ]
谭吉华 [1 ,2 ]
孙家仁 [3 ]
王莉莉 [4 ]
王学远 [5 ]
张元勋 [1 ,2 ]
瞿群 [3 ]
赵伟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学
[2] 中国科学院怀柔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3]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城市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5]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WRF-Chem模式; 华北地区; 灰霾;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 反馈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在线耦合的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 V3.6(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 Version 3.6)及环境、气象观测数据,在完成大气化学方案优选的基础上,研究了华北地区一次重霾污染过程(2013年2月15~17日)对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重点关注一次颗粒物、无机气态成分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人为排放对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即细颗粒物)生成的贡献,探讨了由此引发的气象条件的变化。模拟结果显示,上述3种人为源的综合排放对华北地区PM2.5浓度的平均贡献率为91.27%,其中对北京、秦皇岛和沧州的贡献率分别达96.9%、95.9%和97.2%。这使区域地面太阳向下短波辐射降低近15.99%,区域平均地面辐射强迫达-26.51 W m-2,由此导致地面温度下降0.14°C(3.68%),逆温增强,垂直温度梯度(?T/?z)升高0.026 K km-1,边界层高度降低18.92 m(8.77%),平均风速减少约0.014 m s-1(0.35%),相对湿度绝对值升高0.51%,地面平均气压降低0.86 Pa。对于15~17日污染过程,人为源综合排放的气溶胶对短波辐射的影响在天气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对边界层高度的影响较大,但不起主导作用,对温度、风速、相对湿度、气压的作用则远小于天气系统本身。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作为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的前体物,其人为排放对SOA浓度的贡献率约为99.6%。同时,VOCs通过调整大气反应活性促进无机气态成分向无机盐转化,它对硫酸盐和硝酸盐浓度的贡献达50%以上。然而,VOCs对整个PM2.5浓度的贡献不及各种源综合贡献的1/4。人为排放的VOCs对气象场的反馈与综合排放的作用基本一致,但对地面气压的影响VOCs排放时以热力因子为主,而人为源综合排放时以动力因子为主。上述结果暗示,灰霾污染过程所引发的气象条件向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方向改变,这可能促进污染物的局地累积、增强污染程度并延长区域内重污染的持续时间。因此,在探讨区域性灰霾污染成因时,灰霾自身通过辐射强迫作用对大气的调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555 / 57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结合外场观测分析珠三角二次有机气溶胶的数值模拟[J]. 郭晓霜,司徒淑娉,王雪梅,丁翔,王新明,闫才青,李小滢,郑玫.环境科学. 2014(05)
[2]   北京冬季PM2.5重污染时段不同尺度环流形势及边界层结构分析 [J].
王跃 ;
王莉莉 ;
赵广娜 ;
王跃思 ;
安俊琳 ;
刘子锐 ;
唐贵谦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 19 (02) :173-184
[3]   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及其成因的模拟分析 [J].
高怡 ;
张美根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4, 19 (02) :140-152
[4]  
Addressing the issue of fog and haze:A promising perspective from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J]. MU Mu,ZHANG RenHe.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4(01)
[5]  
Analysis of long-term variations of fog and haze in China in recent 50 years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atmospheric humidity[J]. DING YiHui,LIU YanJu.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4(01)
[6]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for the persistent severe fog and haze event over eastern China in January 2013[J]. ZHANG RenHe,LI Qiang,ZHANG RuoNan.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4(01)
[7]  
Modeling study of regional severe hazes over mid-eastern China in January 2013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J]. WANG ZiFa,LI Jie,WANG Zhe,YANG WenYi,TANG Xiao,GE BaoZhu,YAN PinZhong,ZHU LiLi,CHEN XueShun,CHEN HuanSheng,WAND Wei,LI JianJun,LIU Bing,WANG XiaoYan,WAND Wei,ZHAO YiLin,LU Ning,SU DeBin.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4(01)
[8]   人为气溶胶的直接气候效应对南亚夏季风影响的研究 [J].
沈新勇 ;
陈明诚 ;
王勇 ;
吉振明 .
高原气象, 2013, 32 (05) :1280-1292
[9]   人为气溶胶对东亚夏季风直接气候效应的成因分析 [J].
王勇 ;
吉振明 ;
沈新勇 ;
陈明诚 .
热带气象学报, 2013, 29 (03) :441-448
[10]   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 [J].
张小曳 ;
孙俊英 ;
王亚强 ;
李卫军 ;
张蔷 ;
王炜罡 ;
权建农 ;
曹国良 ;
王继志 ;
杨元琴 ;
张养梅 .
科学通报 , 2013, (13) :1178-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