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进民退:清季兴起的一个持续倾向

被引:44
作者
罗志田
机构
[1]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国进民退; 国家; 社会; 民间; 公领域; 国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7 [辛亥革命(1901~1911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近代中国一个持续的倾向,即国家(state)的责任和功能大幅度扩展,而民间则一再退缩。勾勒这一倾向在清季的兴起和推进。简述国家由小政府向大政府的转变,侧重"国进"冲击下社会的巨变,特别是以"道"为依据、以士绅为主导、以公产为基础,由各种公共会社构成的公领域,在国家步步进逼下被迫淡出。造成一个根本的转变,即很多过去民间承担的社会责任,现在逐渐转化为政府职能,落到国家头上了。在国家和社会各自及相互的转变中,国民也面临着从臣民到公民的转型,不能不重新定位其与国家、社会的相应关系。这一仍在进行中的变化进程,也明显受到"国进民退"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上) [J].
罗志田 .
近代史研究, 2012, (03) :4-27+160
[2]   司法或政务:清代州县诉讼中的审断问题 [J].
里赞 .
法学研究, 2009, 31 (05) :195-207
[4]   理想与现实:清季十年思想中的“民”意识 [J].
柯继铭 .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01) :179-191+209
[5]   傅斯年早期的“造社会”论──从两份未刊残稿谈起 [J].
王汎森 .
中国文化, 1996, (02) :203-212
[6]  
夏曾佑集[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杨琥, 2011
[7]  
晚清州县诉讼中的审断问题[M]. 法律出版社 , 里赞, 2010
[8]  
公共空间中的知识分子[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许纪霖, 2007
[9]  
科学与爱国[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习近平主编, 2001
[10]  
雪堂自述[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黄爱梅编选,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