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清季十年思想中的“民”意识

被引:20
作者
柯继铭
机构
[1] 四川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清季; 民; 国民; 新民; 国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7 [辛亥革命(1901~1911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5 ;
摘要
清季十年间,“民”被视为国家的根本和主人、国家兴衰存亡的决定性力量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在思想界的地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然而,回到中国的现实,不少人对当时之“民”能否承担这种责任表现出很大的怀疑。这使得晚清思想界中的“民”呈现名和实的分野,具有理想和现实两个层面。曾被寄予厚望的“民”本身也成为有待解决的新问题。因此而产生的“新民”主张又被认为缓不济急,使改变政府成为关注的问题。而“民”的素质问题至辛亥鼎革仍未解决,又遗留到民国。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91+209 +20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3]   中国近代国家观念溯源——关于伯伦知理《国家论》的翻译 [J].
巴斯蒂 .
近代史研究, 1997, (04) :218-229
[4]  
黄遵宪集.[M].(清)黄遵宪撰;吴振清等编校整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5]  
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M].(美)杜赞奇著;王宪明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6]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M].熊月之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7]  
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M].李孝悌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8]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M].徐宗勉等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
[9]  
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M].张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7214011352
[10]  
杨度集.[M].刘晴波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