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论与表述

被引:87
作者
罗志田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近代史研究所兼职教授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研究; 近代中国; 史料与理论; 史学方法; 史学表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061 [历史研究法];
学科分类号
060305 ;
摘要
新世纪的史家应以开放的心态利用一切可资利用的方式方法研究历史。由于近代中国多变而多歧的时代特征使得框架性的系统诠释和整齐划一的阶段论都有局限性 ,目前或可考虑将研究重心转向具体的中下层机构、群体、人物和事件 ,即司马迁所谓“见之于行事”。史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史料是基础 ,近代史研究者应学习古代史同行注重史料辨伪的优点 ,在史实考订的基础上兼顾人与事前后左右的时空语境甚至更宽广的社会文化深层结构 ,以期获得更接近原状也更全面的动态历史形象。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40+190 +190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留学生读什么书:20世纪20年代的一次讨论 [J].
罗志田 .
开放时代, 2001, (09) :69-75
[2]   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 [J].
吴剑杰 .
近代史研究, 2001, (02) :258-280
[3]   《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 [J].
罗志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1, (01) :181-192+209
[5]   历史创造者对历史的再创造:修改“五四”历史记忆的一次尝试 [J].
罗志田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 (05) :92-101
[7]   观念与社会∶女子小脚的美丑与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 [J].
杨兴梅 .
近代史研究, 2000, (04) :53-86+2
[8]   走向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一例 [J].
罗志田 .
近代史研究, 2000, (03) :59-94+2
[9]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J].
张海鹏 .
近代史研究, 1998, (02) :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