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县土地利用结构规划与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方略

被引:2
作者
胡建忠
庞有祝
郑佳丽
不详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3] 北京 
[4] 北京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现状分析; 适宜性; 规划; 退耕还林还草; 大通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2 [林业];
学科分类号
120302 ;
摘要
青海省大通县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受高寒干旱影响的土地居多,各类用地结构不尽合理,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正常运转。运用MicrosoftOfficeXP规划求解方法,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满足各种需求的前提下,使农、林、草面积比例由基准年(2001年)的2.3∶2.6∶5.1调整为规划年(2010年)的2∶3∶5,林地指数达到了26.19%。作为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科技试验县,大通县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充分利用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突出重点,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举,长期、短期效益结合,国家与群众利益兼顾,项目区内外统筹安排,才能真正实现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大通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两年来的问卷调查分析 [J].
胡建忠 .
林业资源管理, 2002, (05) :9-13
[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M]. 测绘出版社 , 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颁布, 1984
[3]  
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及其农业应用[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裴鑫德编著, 1990
[4]  
大通县志[M].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3
[5]  
土地利用规划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王万茂,韩桐魁主编, 2002
[6]   试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J].
朱金兆 ;
周心澄 ;
胡建忠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2) :36-39
[7]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政府政策 [J].
盛洪 .
生态经济, 1999, (06) :10-12
[8]   东北林业大学 喜迎五十华诞 [J].
陈文慧 ;
赵萱 .
林业经济, 2002, (07) :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