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域近期油气勘探进展与创新认识

被引:19
作者
薛永安 [1 ]
邓运华 [2 ]
余宏忠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2]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关键词
渤海海域; 断裂与岩性耦合; “中转站”; 断层—储层组合; 临界盖层; 勘探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近年来,渤海勘探工作者通过转变思路和理论创新,在凹陷内浅层、深层、潜山及稠油油藏等领域发现了一大批大中型油气田:在辽东湾地区发现了全国最大的JZ25-1S混合花岗岩潜山复合轻质油藏,在黄河口凹陷区发现了一大批凹陷内浅层中型油气藏,使黄河口凹陷内部浅层油气藏联成一片;在渤中凹陷北部成功评价了被外方认为没有商业价值的LD27-2、LD32-2大中型稠油油藏,发现了LD27-1中型油气藏。发展和完善了"晚期成藏"理论,并取得了4项创新的地质认识:即断裂与岩性耦合——控制了混合花岗岩潜山油气成藏;"中转站"油气运移——决定了凹陷内上组合油气藏形成;断层—储层组合样式——控制了凹陷内浅层油气富集部位;临界盖层的质量——决定了新近系油藏的商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9 +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渤海油区稠油成因探讨 [J].
邓运华 .
中国海上油气, 2006, (06) :361-364+371
[2]   断裂—砂体形成油气运移的“中转站”模式 [J].
邓运华 .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06) :14-17+90
[3]   渤海锦州南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特征与发育控制因素 [J].
周心怀 ;
项华 ;
于水 ;
王刚 ;
姚长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6) :17-20
[4]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至今仍然是油气成藏的活跃期 [J].
龚再升 .
石油学报, 2005, (06) :1-6
[5]   中国近海含油气盆地新构造运动和油气成藏 [J].
龚再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133-138
[6]   渤海油气勘探历程回顾 [J].
邓运华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 (02) :27-30
[7]   渤海海域天然气勘探前景分析 [J].
朱伟林 ;
葛建党 .
石油学报, 2001, (02) :8-13+119
[8]   渤海浅层构造变形特征、成因机理与渤中坳陷及其周围油气富集的关系 [J].
蔡东升 ;
罗毓晖 ;
武文来 ;
姚长华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1, (01) :35-43
[9]   上第三系是渤中坳陷及其周围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 [J].
龚再升 ;
王国纯 ;
贺清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 (03) :2-13
[10]   渤海海域构造格局与富生烃凹陷分布 [J].
张功成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0, (02) :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