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无机氮的分布特征和界面交换通量

被引:16
作者
吴文成 [1 ]
吴群河 [2 ]
梁明易 [1 ]
张恒军 [1 ]
机构
[1] 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2]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珠江广州河段; 无机氮; 分布特征; 交换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现场调查与实验测试方法,研究了珠江广州河段0~50cm沉积物中无机氮(包括氨氮、硝态氮及亚硝态氮)的垂向分布特征,并由相应的间隙水与上覆水中无机氮的含量,估算该河段的交换通量。结果表明,氨氮是该河段沉积物无机氮的主要形态,变化范围在0.0535g·kg-1至1.4554g·kg-1之间,各层平均含量随深度的增加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硝态氮与亚硝态氮含量很低,分布上无明显规律;在该河段的沉积物-水界面中,氨氮呈自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的趋势,各点平均交换通量为2.54mg·m-2·d-1,硝态氮与亚硝态氮的扩散方向与氨氮相反,平均交换通量分别为-0.06、-0.03mg·m-2·d-1。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的通量与其他区域相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128 / 11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春季珠江口内营养盐剖面分布和沉积物-水界面交换通量的研究 [J].
吕莹 ;
陈繁荣 ;
杨永强 ;
程俊 ;
吴世军 .
地球与环境, 2006, (04) :1-6
[2]   太湖水土界面氮磷交换通量的时空差异 [J].
张路 ;
范成新 ;
王建军 ;
郑超海 .
环境科学, 2006, (08) :1537-1543
[3]   环境质量稳定 珠江水质好转 广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05年及“十五”期间环境质量报告 [J].
单力 ;
伊水 ;
钟奇振 ;
林春明 .
环境, 2006, (05) :52-53
[4]  
大型浅水湖泊沉积物内源营养盐释放模式及其估算方法——以太湖为例[J]. 秦伯强,朱广伟,张路,罗潋葱,高光,Gu Binghe.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2)
[5]   夏季珠江口外近海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的交换通量 [J].
张德荣 ;
陈繁荣 ;
杨永强 ;
张凌 ;
吕莹 .
热带海洋学报, 2005, (06) :53-60
[6]   珠江口柱状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 [J].
岳维忠 ;
黄小平 .
环境科学, 2005, (02) :195-199
[7]   珠江流域河网底泥的氮磷污染特征及释放机理 [J].
贾晓珊 ;
徐昕荣 ;
李适宇 ;
夏北成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107-110
[8]   桑沟湾养殖海区沉积物-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通量 [J].
蔡立胜 ;
方建光 ;
董双林 .
海洋水产研究, 2004, (04) :57-64
[9]   珠江广州河段水质发黑发臭原因浅析 [J].
熊移民 .
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04, (03) :131-133
[10]   湖泊沉积物氮磷内源负荷模拟 [J].
范成新 ;
张路 ;
杨龙元 ;
黄文钰 ;
许朋柱 .
海洋与湖沼, 2002, (04) :37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