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置与重构:村民自治的主体缺失与制度干预——以苏北黄江县为例

被引:30
作者
田雄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村民流动; 村民自治; 制度虚置; 国家干预; 政党下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文章在以县域为分析单元的基础上认为,在城乡差距现状尚未根本扭转的现实下,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出导致农村基层组织出现了"虚置"状态。村干部权力来源合法性缺失,权力日常运作缺乏农民的有效监督,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缺乏农民有效参与。以村民自治制度为支撑的农村治理体制与变动的农村社会不相适应,村民自治制度文本与日常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张力。在村民自治研究热潮冷却之后,重新回顾和反思这一制度,犹未过时。文章提出,国家制度设置应与转型期农村社会基础相适应,以政党下乡和干部下乡为主要途径,实现村干部专职化,强化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力度和国家基层治理能力,有着强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2+122 +12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皇权与绅权[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费孝通, 2013
[12]  
乡土中国[M]. 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 2008
[13]  
新乡土中国[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贺雪峰著, 2003
[14]  
共同体与社会[M]. 商务印书馆 , (德)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著, 1999
[15]   论人口流动对村级治理的影响 [J].
贺雪峰 .
学海, 2002, (01) :16-19
[16]   村民自治、政府任务及税费改革——对村民自治外部行政环境的总体性思考 [J].
徐勇 .
中国农村经济, 2001, (11) :27-34
[17]   挣脱土地束缚之后的乡村困境及应对——农村人口流动与乡村治理的一项相关性分析 [J].
徐勇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 (02) :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