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语气词变异形式的互动功能——以“呀、哪、啦”为例

被引:35
作者
方梅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语气词; 音变; 言语行为; 述谓句; 施为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我们对北京话的考察发现,有大量用例不能如以往论著所述,从语流音变、形态音变或者合音得到解释。这些被视为变异形式的语气词,使用上具有语气类型、语体分布和言语行为类别的偏好。这种使用格局从清末民初的时候已经大致定型,其功能在于显示语句的施为性意义(illocutionary meaning)。这种将述谓句(constatives)变成一个施为句(performatives)的功能使得这些不符合音变规律的"呀、啦、哪"具有独立的价值。其句法后果是,不同语义类别的动词在与这些变异形式共现的时候,具有句类分布限制或者体现为不同的语气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3]   “了2”的行、知、言三域 [J].
肖治野 ;
沈家煊 .
中国语文, 2009, (06) :518-527+576
[4]   句尾“了”将来时间用法的发展 [J].
陈前瑞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 (01) :66-73
[5]   传信语气词“的”“了”“呢”的共现顺序 [J].
史金生 .
汉语学习, 2000, (05) :32-35
[6]   “了、呢、的”变韵说——兼论语气助词、叹词、象声词的强弱两套发音类型 [J].
郭小武 .
中国语文, 2000, (04) :349-362+383
[7]   语气助词“呀”的形成及其历史渊源 [J].
钟兆华 .
中国语文, 1997, (05) :367-372
[8]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 [J].
刘勋宁 .
世界汉语教学, 1990, (02) :80-87
[9]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 [J].
刘勋宁 .
方言, 1985, (02) :128-133
[10]  
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J].刘勋宁;.中国语文.1988,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