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构造恢复方法探讨——以乌马营构造为例

被引:14
作者
张立勤
付立新
王濮
高树海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2]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股份公司
[3]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股份公司 北京 
[4] 天津 
[5] 北京 
关键词
多旋回盆地; 古构造恢复; 层序结构;
D O I
10.19719/j.cnki.1001-6872.2005.02.016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古构造恢复是探索多旋回盆地油气藏改造、重组的有效手段之一。古构造恢复的基本原理是"回剥",即通过"退变形"而获得不同地质演化阶段某构造层的埋藏起伏变化。回剥可以视为剔除上覆地层,并将不同时期古水准面恢复到原位的过程。利用层序充填特点和古水平面重塑研究古构造的新方法。在三维地震覆盖区,标示古水平面的层序特点在较高精度成像的地震数据体中是可以识别的,利用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可以精确恢复针对圈闭或局部构造单元的变形史和变形基础。在黄骅坳陷乌马营地区进行了实例应用研究,研究表明:利用该方法可精确恢复三维空间内、不同时期潜山高点迁移的变化规律;古构造恢复的结论与WS1井气藏特点的吻合,为潜山天然气藏的评价和目标勘探提供了决定性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93 / 9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关于编制盆地构造演化剖面的几个问题的讨论 [J].
漆家福 ;
杨桥 ;
王子煜 ;
周建勋 .
地质论评, 2001, (04) :388-392
[2]   西北地区侏罗纪原始沉积区恢复 [J].
薛良清 ;
李文厚 ;
宋立珩 .
沉积学报, 2000, (04) :539-543+566
[3]   塔里木盆地环满加尔地区主要不整合形成过程及剥蚀量研究 [J].
张一伟 ;
金之钧 ;
刘国臣 ;
李京昌 .
地学前缘, 2000, (04) :449-457
[4]   大港探区中生代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J].
杜旭东 ;
漆家福 ;
陆克政 ;
付立新 .
石油实验地质, 2000, (02) :125-130
[5]   华北地台东部及邻区中生代(J—K)原型盆地分布及成盆模式探讨 [J].
杜旭东 ;
李洪革 ;
陆克政 ;
张一伟 ;
漆家福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9, (04) :5-9+41
[6]   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与演化特征 [J].
靳久强 ;
赵文智 ;
薛良清 ;
孟庆任 .
地质论评, 1999, (01) :92-104
[7]   沉积盆地沉积-剥蚀过程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盆地波动分析应用之一 [J].
刘国臣,金之钧,李京昌 .
沉积学报, 1995, (03) :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