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艾滋病流行概况及预防控制策略

被引:45
作者
林鹏
王晔
李杰
付笑冰
刁丽梅
李艳
林萍
刘勇鹰
鄢心革
何群
杨放
龙其穗
张玉润
机构
[1]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流行病学; 预防和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分析广东省艾滋病(HIV/AIDS)流行概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控制策略。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的HIV/AIDS报告资料和HIV常规、哨点、行为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1986年报告首例输入性HIV感染者,1986-1996年感染例数逐年有所上升,年平均增加10.2%。1996年底首次从静脉吸毒者中发现HIV感染者,1996-2005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160.3%,至2005年达到高峰,2006-2007年呈平稳状态。截止2007年底累计共报告HIV感染者22 800例,其中AIDS病例2 491例,死亡985例。报告的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深圳、江门、阳江、中山和东莞7市,占总病例数的84.5%。传播途径明确的14 069例中,静脉吸毒传播占74.3%,异性传播占20.5%,男男同性传播占1.3%。哨点监测表明:戒毒人群平均HIV感染率从1996年的0.02%上升至2005年的5.5%;性病门诊就诊者平均HIV感染率从1997年的0.03%上升至2007年的0.40%;妇教所的暗娼于1998年首次检出HIV感染者(0.14%),但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感染率,2007年检出率为0.21%;男男性接触者(MSM)人群2006、2007年HIV检出率分别为1.3%、2.75%。行为学监测表明: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历年来变化不大,在53.3%38.6%之间波动,吸毒者中约30%有购买性服务的行为,而且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足10%;暗娼中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近年有所上升,目前维持在80%以上。结论广东省HIV/AIDS疫情呈局部高流行、全省低流行态势;传播途径仍以静脉吸毒为主,但性途径传播逐年上升。近期的控制策略为提高各部门共同参与控制艾滋病的力度;加强能力建设;控制HIV在吸毒人群的传播,遏制经性途径传播的速度,预防二代传播,加强对MSM人群和流动人口的防治力度。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影响地方领导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关因素及领导力建设模式研究 [J].
殷文渊 ;
汪宁 ;
王晓春 ;
傅继华 ;
刘惠 ;
占发先 ;
杨芳 ;
戴涌 ;
张晓菲 ;
孙晓光 ;
吕翠霞 ;
文小宁 ;
王立秋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 (06) :505-508+524
[2]   流入地流动人口中的HIV感染者管理:原则和框架 [J].
张玉润 ;
刘勇鹰 ;
林鹏 .
华南预防医学, 2007, (06) :1-5
[3]   东莞市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J].
张巧利 ;
林鹏 ;
王晓霞 ;
陈柏芬 ;
郑少敏 ;
单金华 ;
夏宪照 ;
刘勇鹰 .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05) :386-389
[4]   社区女性性工作者商业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 [J].
林鹏 ;
孙宝山 ;
梁立环 ;
刘海东 ;
付笑冰 ;
杨放 ;
赵茜茜 ;
刘雪梅 ;
何群 ;
刘勇鹰 ;
王晔 .
疾病控制杂志, 2006, (05) :462-465
[5]   广东省2003年性病流行情况分析 [J].
陈永锋 ;
孙希凤 ;
陈文静 ;
刁兴 .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4, (02) :176-179
[6]   广东省1986~1999年艾滋病患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流行特征及趋势 [J].
林鹏 ;
许锐恒 ;
曾常红 ;
王晔 ;
李晖 ;
林矛 ;
颜瑾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1, (03) :38-41
[7]   广东省HIV/AIDS监测系统的建立及其效果评价 [J].
林鹏 ;
王晔 ;
曾常红 ;
林矛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0, (03) :133-13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