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效率测度方法:演变、争议与未来

被引:59
作者
张少华 [1 ]
蒋伟杰 [2 ]
机构
[1] 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2] 西安交通大学金禾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能源效率; 生产理论; 测度方法;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6.07.001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测度能源效率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本文在分析了能源效率测度方法的演变过程、研究争议以及发展方向后发现:全要素能源效率方法随着全要素框架的设定、假定的放松和新技术的引入,基于DEA的估计方法也经历了从径向到非径向再到基于冗余模型,从距离函数到方向性距离函数再到基于冗余的方向性距离函数,逐步将经济、能源与环境问题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越来越具有接近现实生产情况与政策含义明确等优势。方向性距离函数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的结合以及单要素指数分解方法 (IDA)与距离函数的结合所产生的基于生产理论框架的分析方法 (PDA)在能源效率测度方面的应用,更加快了各种方法之间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Russell型、QFI型、SBM型以及DDF+SBM型的DEA测度的能源效率可以称为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能源效率。本文研究对科学认识能源效率内涵,合理测度能源效率水平以及建立规范细致"节能减排"绩效评估框架与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4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基于ISP指数的中国能源生产率再测度与分解研究 [J].
张少华 ;
蒋伟杰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 31 (06) :55-73
[2]   全要素生产率、投入替代与地区间的能源效率 [J].
孙广生 ;
黄祎 ;
田海峰 ;
王凤萍 .
经济研究, 2012, 47 (09) :99-112
[3]   中国工业的节能潜力及影响因素 [J].
何晓萍 .
金融研究, 2011, (10) :34-46
[4]   环境约束下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研究 [J].
王兵 ;
张技辉 ;
张华 .
经济评论, 2011, (04) :31-43
[5]  
Empirical Analysis of Provincial Energy Efficiency in China[J]. Chu Wei Jinlan Ni Manhong Shen Assistant Professor,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Zhejiang,China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University of Nebraska,Omaha,USA Professor,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Zhejiang,China..China & World Economy. 2009(05)
[6]   能源利用效率动态变化的中外比较研究 [J].
孙立成 ;
周德群 ;
李群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08) :57-69
[7]   中国能源效率地区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差分解 [J].
史丹 ;
吴利学 ;
傅晓霞 ;
吴滨 .
管理世界, 2008, (02) :35-43
[8]  
Bootstrap-DEA analysis of BRICS’ energy efficiency based on small sample data[J] . Ma-Lin Song,Lin-Ling Zhang,Wei Liu,Ron Fisher.Applied Energy . 2013
[9]  
Potential gains from trading bad outputs: The case of U.S. electric power plants[J] . Rolf F?re,Shawna Grosskopf,Carl A. Pasurka.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 2013
[10]  
Stochastic semi-nonparametric frontier estimation of electricity distribution networks: Application of the StoNED method in the Finnish regulatory model[J] . Timo Kuosmanen.Energy Economics . 2012 (6)